当前位置:主页 > 采集仓库 > 无忧论文 >

大学生论文网范文: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刃剑"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02 17:06

第一章  导 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当前,大学生获取外界知识,增长见识的渠道主要是靠新媒体的传播,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自身修养。新媒体是互联网媒体的升级版,它结合互联网络、移动通讯等技术,凭借其小巧灵活移动性强等特点向社会传播信息,是一种有别于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①而作为新媒体的手机媒体,正在快速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圈,使他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点一滴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谈举止,产生了这种利弊共存的手机效应。因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这一“双刃剑”影响,取其利避其害,使手机新媒体的有利优势发挥到极致,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作出贡献。
手机的出现和不断扩大,作为它的最广大的使用群体——青年一代,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凭借其迅捷,即时,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大学生脱离了传统媒体的时间空间等各方面的限制,加强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至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使得交流变得更加简单。然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庞大群体,面对着随之而来不良信息的泛滥、舆论导向偏颇、西方文化霸权强化等负面因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挑战。
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手段和教育的方式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手机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随之更新和进步,时刻跟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步伐。
一方面,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可以随时随地更新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第一时间更新教育理论,而手机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只能局限在教室见面式的教育,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使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双向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另一方面,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手机对大学生产生强大吸引力的背景下,高校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吸引力背后隐藏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发挥手机的有利优势,避开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利的因素对大学生开展教育,让手机在正确的道路上为我们所用,发挥其载体功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创新对策,让学生在校园里文明正确的使用手机,同时应该提高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使用手机媒体的媒介素养。让我们化危机为转机化压力为动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有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针对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利与弊,探索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以及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机遇,已成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关于手机新媒体的文献以及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文献逐渐丰富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归纳如下:
石岩、吴玲在论文《手机媒体助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策略研究》中指出:手机媒体为人们提供了快速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传播途径,人们在逐渐适应这种媒介的同时也被这种媒介所影响和改变,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一言一行,这无疑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同时面临着良好契机和严峻挑战,并提出了依托手机媒体优化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主要策略。①
综合看来,国内学者大多是从新闻学或传播学的角度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或从手机媒体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如手机短信、QQ等等。部分学者将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性的见解,但并没有系统、全面地针对手机媒体进行讨论研究,没有彻底将手机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相联系。
在西方的教育中很少设立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因为一些教育家认为:“道德问题如果编排到课程中,就会造成灌输式的吸收方式,而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点,没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判断是非道德问题”①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主要是采取间接性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国外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的改革,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教育而非外力的灌输、接受,这样既方便又间接的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第 二 章 手机新媒体的概述及大学生对其使用状况的分析


一、手机新媒体的内涵
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会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日渐增多。手机已经从最初的打电话功能逐渐扩展为综合型媒体功能。它的灵活便捷、迅速普及、形象生动等优势使手机媒体在众多传统媒体中脱引而出,成为被公认的“第五媒体”。①
(一)手机新媒体的概念
在我国,手机从单一的通讯工具转变为多功能媒体工具与移动运营商有着很大的关系,使手机和移动网络充分结合。随后,对手机媒介的研究从新闻传播学视角开始。查询文献显示我国最早研究手机的论文,应当是中国社科院新闻所闵大洪 2001 发表的《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他在文中指出:“手机不再是简单的打电话沟通工具,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手机更倾向于鉴定为媒体工具”。② 
本文认为,手机新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③
(二)手机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加上与手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人们使用,这意味着现在的手机不仅拥有传统的语音功能,还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媒体功能。通过收取话费产生流量的形式,使手机用户能够享有和互联网媒体一样的上网服务,但它比互联网更方便携带、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与互联网媒体相比各有所长之外,手机新媒体还有着其他传统媒体所不能及的优势特点:    
第一,手机是覆盖人群非常广泛的一种媒介形式,手机移动网络数据的使用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在运营商网络覆盖内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用手机传播信息进行各种互动与交流。实现了广泛的受众覆盖。手机完全可以视为最小巧、灵活、快速的多媒体传播工具,这一特点受到广泛消费者的亲睐大大增加了使用率。
第二,传统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在内,都没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服务需求。传统媒体只能保证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筛选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料,这样费时又费神。而手机媒体拥有强大的技术平台,它能够根据手机用户制订不同需求把信息反馈给运营商,运营商将根据个人不同的需求把信息分门别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样既达到了各取所需的目的,又节约了手机用户的宝贵时间,有着双赢的效果。①


二、大学生对手机新媒体的使用状况
当今最大的消费群就是大学生,他们追求时尚彰显个性,而手机的使用则是他们消费的主要对象之一。手机拥有强大的吸引力与现在手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手机能够提供大学生社交、娱乐、看新闻、摄影等多种服务使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这种新兴媒体的使用普遍使用群体正是19-23岁的大学生。③ 

大学生论文网范文: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刃剑"效应的研究,


大学生在校园中使用手机的情景随处可见。①有调查显示,当问及“您认为手机能否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时(图1),有 90.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没有手机将会非常不适应;只有 7.2%的人认为手机并非生活的必需品,手机并没有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十分重大影响,而2.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②由此可见,手机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通讯交流工具,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生活用品,并日益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有问卷调查中显示,31%的学生表示手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加强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络、交流与沟通,方便学习、求职以及工作。①同时,随着手机功能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手机当作娱乐休闲、捕获信息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显然,手机能够让大学生们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张扬个性,追求时尚,满足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如今手机作为单纯的打电话工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在信息至上的当代社会,掌握信息就能掌握主动权,处在相对平静的校园里的大学生,不少都利用手机媒体了解新闻资讯和搜索所需要的信息,而掌握信息最快捷、方便的渠道就是手机媒体。随着手机从单一的通讯工具到互动的个人信息平台的转变,大大增加了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程度。
当代大学生喜欢追逐时尚,张扬个性,希望通过自己与群体之间的差异来凸显自己,展现自己在求同于人的基础上树异于人的个性,因而频频更换手机,追逐具有媒体功能的各种新款手机,从短信变彩信,从照片变视频,从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选择接受,同时,随手机款式的变化而发生追求变化,如直板手机到翻盖手机到滑盖直至现在时尚的触摸屏手机。除此以外,有调查显示 500 个学生中,有 259名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对自己的手机进行装饰。深度访谈则观察到出现这种追逐的原因是通过装饰手机、购买有更多媒体功能的手机来追逐与展现个性。①


第 三 章 手机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挑战与机遇.......17
一、手机作为新媒体的教育功能...............................................17
二、手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18
(一)手机不良信息和强大功能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增加了新难度..............18
(二)手机攀比等现象对大学生生活观教育提出了新挑战.19
(三)手机普及对大学生学习观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0
(四)手机复合型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质提出了新要求..........21
(五)手机快速发展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了新挑战..................21
第 四 章 利用手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29
一、利用手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29
(一)手机越来越多地为我国大学生群体所使用................29
(二)手机具备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条件.29
二、利用手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30
(一)应用手机的教育工作者网络素养参差不齐................30
(二)应用手机的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不高.......................31
(三)大学生利用手机沟通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欠缺............32
(四)手机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32
(五)手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受消极环境的影响较大..............33
第 五 章 利用手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创新对策.......35
一、高校利用手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35
(一)充分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平台................35
(二)利用手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7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手机能力....................37
(四)引导大学生用健康的心理使用手机...........................38


第 五 章 利用手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创新对策


在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媒体属于社会范畴,所以在手机的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因而这项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来共同完成。在当今手机迅速普及的情况下,手机被利用在大学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与保障。因此,要想手机作为载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改进、创新旧的教学方式,所提出的创新对策不仅需要高校的努力,还需要大学生自己、政府和家庭的积极配合。


一、高校利用手机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手机在融入高校学生生活的过程中,开启了全新的手机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这一新开辟的新模式完全符合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因此手机的功劳不可忽视。
团中央在 2009 年初提出,要充分利用网络与新媒体的结合,这种新的尝试能够改进教育过程中一些古板老套的教育手段,,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深深吸引这大学生的注意力,它具备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条件,因此要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拓展出更好的教育平台。①这说明手机平台的拓展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等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目前手机 3G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利用 3G 技术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手机中的应用软件如 QQ、微信、微博等能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让师生间没有任何顾忌,通过网络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告别了以往面对面时的尴尬和顾虑,做到了快速有效的与学生良好沟通。尤其是大学生辅导员,手机平台的使用对他们来说恰到好处。这些手机软件工具有着便捷、隐蔽的特点,当碰到学生内心世界较尴尬的问题时,学生更乐于用匿名的形式与老师进行交流。这样的好处既了解到学生的真实一面,又缓解了不必要的紧张气氛。①一方面,从数据来看,目前高校大学生手机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了99%以上,庞大的覆盖面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设施和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手机的强大功能使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沟通,使师生间能够换位思考,在形式上能更彻底的迎合学生的需求。以往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传递信息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借助手机软件的传播,辅导员只需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快速将信息发布出去,提高了教学效率且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结 语


本文将手机新媒体技术的广泛性、大众针对性、移动性和便捷性、强制性、高度参与性等特点进行表述,深入分析手机新媒体为大学生欣然接受的重要原因。
手机新媒体在深入大学生生活的过程中,为他们的生活以及学习都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它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自我成才的发展空间。手机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观、学习观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教育工作者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站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前沿,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当前利用手机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及遇到的问题和原因,然后对利用手机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有效的创新对策,从高校、社会有关部门、学生主体、家庭四个方面共同努力,让手机新媒体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的路径。
本研究丰富了运用手机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但对于手机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动向的研究尚有缺陷,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挖掘和深化。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1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1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d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