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采集仓库 > 无忧论文 >

TSSY氯碱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15 21:53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和实践,尽管全球范围内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事故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依然呈现出严峻的形势,环境污染、重大事故等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同时也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保守估计,全球每年工伤事故起数高达 2.5 亿起,换言之,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就会发生 68万起工伤事故,每秒就会有 9 起工伤事故发生,这就意味着每天世界上就会有超过3000 人在工作中因事故而死亡⑴。安全生产是最大的利润⑵。这包含着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发生,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和巨额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快速应对和有效处置已经发生的事故或事故征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三是科学高效的恢复重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企业的正常生产,从而继续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也就意味着增加了企业潜在的利润,是保障企业经济良好运行的关键所在。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针对的是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物资供应、包装、运输等生产过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包括了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和救援,事后恢复和重建四个环节。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实践和检验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国内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责无旁贷的要综合运用系统理论、业务流程优化理论和应急管理学等理论,完善自身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优化工作流程,这也是企业改善安全管理,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的不二法门。
………


1.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及其流程研究现状
作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流程的研究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同步开展。2002 年 11 月 1 日《安全生产法》正式颁布实施,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危险有害因素治理防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 2003 年“非典”事件的冲击和推进下,全国范围内以“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随之全面启动,初期国内主要侧重于研究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管理法制等方面的内容,2003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2006年 1 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实施,提出了“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但未明确应急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翌年,为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将工作目标确定为: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领域,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编制了《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 年国务院办公厅编制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要求“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完善省级和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2007 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随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相继在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管理培训、救护队资质、灾害预警工作机制等方面出台了规范性文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国际劳工组织在《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记录与通报应用规程》中,将职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由工作引起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时间,并导致致命或非致命的职业伤害。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分别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93 号)中,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般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2.2 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再造”就是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和经营过程,从而使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获得巨大的改善。通过对企业原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分析,对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环节进行彻底的变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1.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2.清除非增值活动,简化必要活动,整合任务,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3.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4.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
………


第三章 TSSY 氯碱有限公司现状........15
3.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流程的存在问题分析......15
3.1 企业基本情况............15
3.2 企业危险特性及事故特征.......16
3.3 危险源防范要求及企业实际情况.....22
3.3.1 危险源防范...........22
3.3.2 现行应急预案概况.........25
3.4 企业应急管理问题分析...........31
第四章 应急管理流程优化及方案设计.......37
4.1 建立和优化应急管理流程的目标.....37
4.2 建立和优化应急管理流程的基本原则.......38
4.3 建立和优化应急管理流程的方法.....39
4.4 应急管理流程优化方案设计........41
4.5 岗位、车间应急处置流程和企业应急管理总流程.......44
第五章 新流程实施的对策与保障措施.......53
5.1 建立和优化应急管理流程的基本条件.......53
5.2 完善流程实施的准备条件.......54


第五章 新流程实施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5.1 建立和优化应急管理流程的基本条件
流程优化的基本框架在建立之后,真正取得效果之前,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前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看出,应急管理是一项跨部门、跨工作性质的综合性工作,在流程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目前仍然以职能为导向来划分工作部门,那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综合协调众多利益出发点不同的部门,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和无人负责并存的现象⒆或杜绝这种各自为战和“无政府”主义的局面出现,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流程负责人,来填补部门之间的流程真空。这个流程负责人的职责是:确定流程界限,设计规定范围中的业务流程,协调业务流程接口确定子流程并制定所有者,规定业务流程的输出,监督业务流程的运行效果,提出流程优化建议,提出流程效率标准。所谓流程的执行者,指的是工作流程中各个点上的工作人员,即每一个点的负责人。再完美的流程,如果没有执行者或执行不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随着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企业流程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就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流程的执行者进行培训。避免那种因为过程控制不力、流程执行者素质偏低以及效率不高等原因影响流程实施的效果。作为流程的执行者,要在接受培训、考核,具备参与流程管理的基本素之后,参与到流程的评估和改进工作中来。

TSSY氯碱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


总结


应急管理流程的建立和优化目的是改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优化的目的应该是提升企业应急管理的效率和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只有围绕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保证流程建立和实施的正确方向。企业应急管理流程涉及面广,协作要求高。企业应急管理流程的实施跨越了不同的业务部门和工作岗位,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对冗余环节的剔除、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完善管理体制等内容,因此,必须要在完善大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兼顾更贴近工作一线的子流程,才能实现应急管理流程建立和优化的目标。完善保障措施是流程进一步得以优化的必然要求。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不应当是“拍脑门”一次性工程,企业开展流程优化是立足企业实际,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可靠和有效的途径,这一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续改进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不断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确保企业应急管理流程实现不断的完善。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8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8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b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