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都市农业发展及区域效应概述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常常涉及到城市化,使得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区域内城市化水平。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展及人口增加,各种资源问题开始不断涌现。对于喀斯特山区,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克服因自身资源禀赋限制的困境(罗平,2009)。随着城镇化发展需要,大量城郊土地不可避免被占用,使得区域内本身有限的耕地资源更趋于紧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区域内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地区粮食安全。在喀斯特山区的城郊农业生产效率本身较低,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休闲放松的追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对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充满了向往,而都市农业恰好能满足这些期望(顾永泽,1994;陈文君,2005;齐永忠,2006;吴软韵,2010)。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市内部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及生产生活的需求,多数城市积极建设高楼大厦,小区容积率也不断增加,这必然导致城市空间内的人均绿地面积比重不断减少,使得人们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未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的城郊土地,以发挥农业改善城市环境的功用。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农民收入相对以前有所提高,但是消费水平也相应增加,导致许多农民宁可让耕地荒芜也要到城市中打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活动进入非农业领域,农业生产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而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相关产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这种矛盾,矛盾的缓和将有助于促进农民收入提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昌来,2005)。
………..
1.2 都市农业研究现状
1826 年,德国约翰 冯 杜能在其《孤立国同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中提出农业布局的区位论,根据距离城市的远近和农业布局的关系,对影响农产品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构建了同心环状农业圈,是最早有着都市农业的雏形思想;1935 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认为都市农业主要分布于城市内的工商业和住宅集中区,或者在城郊区的特殊状态的农业;1995 年,日本农业经济学家桥本卓尔也作了相关分析:都市农业是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受席卷影响的、被城市包容的,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并存、混合、相嵌在农业中;1950 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克认为:人们须在城郊农田上进行绿色开发建设,发展院林业;1957 年,美国地理学家 Jean Gottman(1957)分析认为:都市农业最大危机在于农业地转用的增加;1999 年,加拿大学者 LucJ.A.Mougeot 认为:都市农业应该包括经济活动活动、产品和食品、非食品分类及子类、城市化地区的位置特征、类型、生产目的及规模的一种;2003 年,加拿大学者布莱恩等指出人口集聚的大城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而农业将会为这些需求作出重大的贡献;都市农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研究内容丰富及其程度的不断深入,已经融入到城市的经济和生态系统之中(Christopher R Bryan,1992;范子文,1997;方志权,1998; Ben Page,2002; Katherine H. Brown2003;Gail steckely,2003;Henk de zeeuw,2003;刘长运,2006;杨丹妮,2008;皇甫杰,2011)。
………
2 都市农业内涵及其相关理论分析
2.1 都市农业内涵
都市农业作为农业新兴发展领域,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1996 年对都市农业做出了以下定义:都市农业是分散在城镇及周边的土地或水域上,能满足城镇消费者的需求,而选择集约生产的形式,利用自然资源与城镇废弃物,产出农作物、牲畜,并带动生产、加工、销售和燃料发展的产业(安晓宁,1998;方志权,2000;曹林奎,2002;王爱玲,2011)。本文研究中认可都市农业的几个方面:地域及其经济活动类型、生产目的、生产及消费系统、生态系统。第一,都市农业不仅是农业生产,因为都市农业在空间上比较靠近城市,资源周转流通快,生产和销售在空间布局上关联性极强。这就会将许多小型分散的生产部门组成了一个广泛的供应系统,以满足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第二,都市农业的地域类型包含都市农业的不同地理空间位置(区域内或者区域外),该区域的发展规划,及其土地的拥有方式和使用意图等。第三,都市农业源于农业,而农业生产的目的无非就是两种:自己自足及对外输出。自给自足强调的是农业生产对农民自身的贡献,也是农业生产满足农民基本需求;对外输出强调的是农业生产对社会的贡献。所以明确农业生产目的是很必要的。第四,在传统农业中,农户在拥有种源和肥料后,在部分农业机械辅助下可以进行农业生产,其农业生产系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都市农业的生产系统中,高新农业种植及机械辅助技术和市场需求状况对都市农业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第五,都市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是相互影响的,都市农业已经融入了城市经济的生态系统中。城市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是都市农业促进经济社会方面的关键原因。
……..
2.2 都市农业的相关理论
在 1826 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冯•杜能在其《孤立国同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中提出农业区位论。依据杜能理论,由市场到田间地租收入数值连结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弧线(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决定,较难运输的作物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杜能将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计算,得出各种地租弧线的高度及斜率(图 2-1 上部)。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是以地租收入为最大的目的,于是,农场主必然会选租金收入最高的作物种植,从而建立农业土地高效利用的杜能圈结构(图 2-1 下部)。随着作物的不同,生产模式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农业组织模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和畜牧业圈(李小建,2006)。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 1898 年提出“田园城市”的构想,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经济发展中无限制扩张引起的,城市用地应当进行合理的规划。霍华德所构想的田园城市是由城市和乡村共同组成的,城市位于乡村中心,城市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得新鲜农副产品,农副产品也可以就近供应区域内市场。霍华德认为田园城市应使用电力作为能源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并对城市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
3 钟山区发展都市农业分析 ..........11
3.1 研究区背景及其优劣分析 ........ 11
3.2 农业产业现状 ...... 15
3.3 都市农业发展可行性分析 ....... 17
4 钟山区都市农业发展评价 ..........17
4.1 评价目标 ....... 18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8
4.3 钟山区都市农业总体评价 ....... 22
4.3.1 都市农业的评价模型 ....... 22
4.3.2 指标权重确定 ..... 23
4.3.3 钟山区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 25
5 钟山区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及区域效应 ....26
5.1 发展思路及功能定位背景分析 ...... 26
5.2 都市农业发展思路 ..... 27
5.3 功能定位 ....... 28
5.3.1 钟山区都市农业功能定位 ...... 28
5.3.2 钟山区都市农业发展区划 ...... 29
5.4 产业体系及空间布局 ......... 31
5.4.1 钟山区产业体系建设 ....... 31
5.4.2 钟山区产业空间布局 ....... 34
5.5 区域效应 ...... 36
5 钟山区都市农业发展定位及区域效应
5.1 发展思路及功能定位背景分析
(1)钟山区都市农业发展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得出,在 14 个评价指标中比重大于 5%的有 6 个,合计占 80.34%,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 GDP、农民恩格尔系数、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科教财政支出和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通过归纳分析,前三者跟居民群众的收入有关,而后三者跟社会科技水平的高低相联系。所以,在考虑钟山区都市农业发展思路和功能定位上,不仅要考虑地方产业结构根据研究区资源禀赋进行调整,以提高居民群众收入,也要加大科技及其服务水平的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标准高效益”的喀斯特山区都市农业发展之路。
(2)克服农业资源短缺,需求跨越传统农业生产的模式。 喀斯特山区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能像平原地区一样进行大规模化和机械化种植,只能通过不断科学研究和实践积累经验,确定适合山区发展的农业产业,来克服山区先天农业资源短缺及地形地貌的限制,实现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跨越。在保障“菜篮子”工程对区域农产品供给安全的生产生活功能基础上,发挥都市农业的良好生态功能、社会劳动力就业功能、较高生活水平功能和科学教育功能。
(3)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钟山区是典型的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无论其储量多么丰富,,以资源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终会逐渐衰弱。为了积极探索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黑转绿”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而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钟山区经济转型的理想绿色产业之一。在钟山区实施工业强县,推进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小城镇建设也刻不容缓,因为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
结论
本文从都市农业定义、内涵、相关理论基础、区域优劣势分析和评价指标等方面对钟山区发展都市农业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都市农业不仅在沿海平原地区可以发展得很好,在喀斯特山区也能进行区域性特色发展。钟山区发展都市农业相对其它喀斯特山区的城镇有一定的优势,因为钟山区拥有优越的自然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条件、较强的经济实力、庞大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钟山区耕地资源量偏少、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整体产业化水平还不高、政策保障机制正在完善,这都是钟山区发展都市农业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2)根据钟山区的实际区位、资源和经济情况,本文选取了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有效灌溉率、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折纯量、人均 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科教财政支出、农民恩格尔系数、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城市污水处理率、石漠化面积比率十四个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赋予相应权重,通过计算得到钟山区都市农业的综合评价值为 0.65,分析得到钟山区都市农业处于初步实现阶段,离真正的都市农业实现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现阶段,需要借助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机遇、研究区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契机,积极推进研究区现代农业经济建设。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8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