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型电子音乐之“音响态势”体现
第一章 音响态势”的客观存在
第一节 关于“音响态势”概念
音响:指人耳可以听到的在 20-20000Hz 可听声频率范围内的声音或设备,音响与声的差别是前者带有浓厚的音乐味3;“态”,态:指事物的形状、样,即状态4。来源于物理学,英语为 state,如 quantum state 量子态、Plasma state 等离子态;其相对于“质”的运动性而趋向于静止。这种“静态”是相对的,因为音乐始终存在于声波在时间和空间内的“运动”形式之中,因此只要有声音就没有绝对“静态”的音乐。“势”,即动势、趋势。“势”由动而生,无动则无“势”。从物理角度来看,作为“运动”的代名词,“势”具有两种基本属性,即:运动能量、运动方向。所谓“运动能量”在实际的音响段落中是不能被简单量化的。而是体现一些具体的方面,如前后反差度、运动幅度、持续时间等,且要参考其前后关联。因为“势”乃是一种差异性运动,只有前后关联中的“势”,而无孤立的“势”5。本文说提出的“音响态势”概念,即音乐音响的“强弱渐变”。可定义为“相对时间内,由音响材料构成的、可感知其整体前后关联差异性运动的(计算机波形图可视)、包含有渐变趋势过程的特定样式”。
…………..
第二节 “音响态势”的客观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音乐都有所谓的“音响态势”存在。在传统音乐中,其以句逗为单位的、自然形成了一定的渐变趋势{cresc(渐强)或 dim(渐弱)}的音乐片段,其一般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其从整体到局部都有“音响态势”存在,人具有作为对相对运动过程或趋势的可感知能力,而反过来被音乐所“吸引”,从而能感知到其所呈现出来的“音响态势”。 上图为巴赫的合唱曲第一首前三小节曲谱和其音频波形图,从波形图可看出,这段传统音乐音响片段在一定的时间单位里整体分别形成了由强—弱(1.5s~5.5s)、由弱—强—弱(5.5s~12s)的过程趋势。但在观念上来说,传统音乐的是以作曲技术理论为基础的音符形态进行;传统作曲理论中“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与音响态的性质和观念都有一定差异,作曲创作的结果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陷入”本文“音响态势”之中。因此,对于传统音乐总体而言,研究分析的主导性典型特征并不完全在音响态势上。故本文所用的“音响态势”暂不用于对传统音乐探究。在我们所研究的音响型电子音乐中,“音响态势”更是无处不在。它们“姿态”丰富又变化无穷,每一种态都自成体系,但却形同趋势。每个在相当程度上从听觉感知接触过音响型电子音乐的人,都能不同程度的感悟包含在其音响态势上的某种变化与基本风貌。传统音乐中是以句逗为单位的、自然形成了一定的渐变趋势的音乐片段为一个整体构造;音响型电子音乐以时间为单位、从微观局部至宏观整体的音响材料共同形成的、有“渐变趋势”的音响片段为一个整体构造。
……….
第二章 关于音响型电子音乐中“音响态势”
第一节 音响型电子音乐中的“音响态势”构成
音响型电子音乐中的“音响态势”的构成,是指音响态势作为一种模式(程式)单位,它如何构成?在音响型电子音乐的创作中常常使用非乐音音高的声音(噪音)材料,其创作过程或被理解为声音(噪音)的组织艺术;此类电子音乐的声音(噪音)材料具有相当的个性、抽象性、以及音乐性特征,这也可称为音响型电子音乐的基本“性格”。依此我们可对音响型电子音乐中的“噪音”进行分析:噪音(noise);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是指声源做无规律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然而在音响型电子音乐中噪音从本质上来说是加工化的“噪音”,正如电影是“被加工过的现实”一样,经过电子音乐作曲特有的创作手段和技术改造(如分割、失真、放大、拼图、均衡、压缩等),这些艺术再创造的噪音与僵硬幼稚的、单纯的、不懂丝毫变化的噪音是有根本区别的6。由以上音响型电子音乐各要素特征决定,要使音响材料(包括噪音)具备“音乐性”,则需在一定单位时间内包含有相当程度的“渐变”过程,对于其“音响态势”来说,这个“渐变”过程主要是以力度的“强弱渐变”过程体现的;这种强弱渐变过程即形成了一定的“趋势感”,其构成可由单个声音自身所形成的音响的强弱渐变获得,也可由多重组合的声音所形成的音响整体的强弱渐变获得(这里所说的多重组合的声音是包括横向或纵向排列组合上可形成的关系)。强弱渐变的过程也可以称之为某段音响的振幅或音量(响度)变化过程,即其单个或多种组合的声音的音量(响度)发生变化时,这段音响被感受为运动着的单个或多种组合的声音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运动感”。因此,在音响态势中起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是:单个或多种组合的音响在强弱变化关系方面的趋势感和运动感。这种包含着强弱渐变过程的音响,在其
……….
第二节 音响型电子音乐中的“音响态势”分类
研究音响型电子音乐中“音响态势”的分类原则,是为了规范和建立起一套可以在电子音乐研究和实际创作中可加以运用的音响态势模式。由于本文所研究的“音响态势”涉及有关“力度”的概念,所以必要先对这个概念作一阐述。本文所涉及的“力度”为音乐力度,力度的问题涉及很广,关于综合力度量化标准如何确立等问题需要作长期深入的研究才会有较为合理的答案,作为对“音响态势”中有关音量或力度变化的初期研究,本文中主要论述综合的有具体强弱标记的单一线条力度8。以下音响型电子音乐片段均以“总体”的单个声音单位音响进行具体分类。星海音乐学院作曲家陶一陌先生的《电脑音乐--MIDI 与音频应用技术》中提到:“在当今各种音频制作软件平台中,,audio processing(音频处理)中的fade in(淡入、渐显)以及 fade out(淡出、渐弱)是处理音频渐变方式较常见的模式工具,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飞进飞出’(fade 音译为‘飞’)处理”。借助于各类音频处理软件将音响态势结构“可视化”,并以音频波形图例示。综上所述,在“音响态势”中,就“总体”的单个声音单位音响强弱渐变过程关系来说,它大致包含有这四种原型“态势”:淡入强出、强入淡出、淡入淡出、强入强出。
………
第三章音响型电子音乐《artifices》的“音响态势”分析.... 19
第一节 关于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artifices》......19
第二节 《artifices》音响结构以及音响材料分析........19
第三节 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artifices》“音响态势”分析........22
一、“击石生火”音响态势分析.....23
二、“鞭声炮响”音响态势分析.....26
三、“工业之火”音响态势分析.....33
四、“电磁流鸣”音响态势分析.....34
五、“激光穿梭”音响态势分析.....37
六、《artifices》音响态势分析总结:........ 41
第四章 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中“音响态势”深度剖析........42
第一节 “音响态势”实际运用所对应的三个层次.........42
第二节 “音响态势”局部细节处理—前景........ 42
第三节 “音响态势”声音处理手段—中景........ 44
第四节 “音响态势”整体结构力——背景。.... 45
第四章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中“音响态势”深度剖析
第一节 “音响态势”实际运用所对应的三个层次
申克音乐分析理论14中关于“前景”、“中景”和“背景”之理论,我们将“音响态势”的实际运用对应于此三个层次。具体为: 前景——局部细节处理结构力;中景——声音处理手段;背景——整体结构力。“前景”即作品中“音响态势”内部结构处理结构力的方式。“中景”即声音处理手段。“背景”即整部作品以“音响态势”呈现,并作用于整部作品结构力。本文第二章中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的音响材料均为“单个声音(总体)单位片段”,我们知道,“音响态势”是以一个音(声音)为“材料”的渐变趋势或过程之整体,也可以是以多个音(声音)为“材料”的渐变趋势或过程之整体。在众多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创作中,渐变发展的“手法”是丰富多样的;在“参照”传统音乐意义上的复调表现要素方面来说,在纵向上以多个音(声音)为“材料”的、同步渐变而成的音响态势,体现了一种叫“同步渐变”音乐结构力。
………
结 语
回顾全文,我们从“音响态势”概念的提出、分类、应用以及实例体现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本文中“音响态势”主要是针对音响型电子音乐进行论述的,其目的是试图探讨、建立有关“音响态势”的概念,以此用于实际的电子音乐分析和创作中。本文只用一首时间篇幅较长,“态势”结构比较分明的音响型电子音乐作品来“体现”所有的“音响态势”,虽然有某种以偏概全的嫌疑,但仍然是可以一斑以窥全豹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作品中囊括了我们目前所研究发现的所有“音响态势”类型,足以此见其之“代表性”。但我们只是分析,并没有详细归纳,因为“态势”的独特和鲜活性会直接影响到“鸣响运动中的音乐”之艺术品质,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看,每一个“音响态势”也是不可被重复的18。通过实例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音响型电子音乐“音响态势”是一个可加以分析运用的“模式”,并且可以将音响型电子音乐中“隐藏”着的内容作出较科学的规范,从而能在电子音乐的创作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去把握和应用它。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8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caijicangku/wuyoulunwen/1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