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的法制建设与国家政权建设:一种比较历史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抗日根据地的法制建设与国家政权建设:一种比较历史的视角
【摘要】:比较历史分析表明,国家法对习惯法、民间法等不同类型法律的超越与替代是国家政权由间接统治转向直接统治的关键之一,也就是现代国家取代传统国家的关键之一。尽管国家政权在中国相对早熟,古代中国的国家法仍并不足以使君主达成对社会比较彻底的直接统治,晚清民初以西方司法制度为蓝本的改革也没有真正带来国家法在中国社会中的扩张。中国共产党具有改造传统社会的强烈愿望,但在其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也同样面临着国家法扩张的困境。作为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诉讼程序的便利化、实体法的现代化以及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创造和扩散,不仅有效地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的距离,而且有助于实现国家政权对社会成员的直接统治。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国家法 法制建设 国家政权建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与乡村治理结构的嬗变”(11CDJ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231;D929
【正文快照】: 由于现代国家具有法律—理性权威,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意味着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使用法律手段来执行各种任务。作为由国家政权颁布和实施的法律,国家法促进了国家政权对社会成员的直接统治,从而有助于达成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因此,法制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在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平汉;;燃烧着希望和热情——大批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分析[J];理论视野;2008年03期
2 谢先儒;;石公华抗日根据地史稿审定会在岳阳召开[J];湖南党史通讯;1985年07期
3 田酉如;;简论中国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性质[J];理论探索;1993年01期
4 房列曙;十九个抗日根据地质疑[J];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04期
5 吴静波 ,朱超南;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析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着力点[J];党史纵览;2002年06期
6 胡建电,倪彬;三北抗日根据地何时“基本形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7 杨圣清;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J];前进;2005年08期
8 牛崇辉;山西抗日根据地广泛实施民主政治述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9 靳连芳;抗日根据地民主实践的现实思考[J];桂海论丛;2005年05期
10 靳连芳;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实践对当代的启示[J];新视野;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平汉;;大批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分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巩小华;;试论抗日根据地学校中的民主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时生;李岩;刁筠寿;葛正基;;和含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情况[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库充;;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刍议[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徐蓬;;浅述随南抗日根据地在鄂豫边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王晓鸣;杨乃伦;;向岩对开创天汉抗日根据地的贡献[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7 吴遵文;;试述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的公安保卫工作[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谢国雄;;浅谈汉川抗日根据地的国民教育[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胡逢林;;民主政府爱人民——襄河抗日根据地保护人权略论[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10 陶勤;;浅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 郭德宏;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海珍;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正式向游人开放[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3 柯岩;《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执政实践与执政经验研究》项目最终成果简介[N];山西党校报;2011年
4 ;苏浙皖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5 ;胶东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6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N];新华日报;2005年
7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8 ;皖江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9 ;河南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湘鄂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3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强;睢杞太抗日根据地的灾荒与救济[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胡依乐;抗日战争时期广东抗日根据地社会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见波;沂蒙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与经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莹;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模范的日常生活[D];山西大学;2015年
5 刘琳;抗日根据地女子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张莹;抗日根据地宣传教育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7 冯彦博;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魏元栋;沂蒙抗日根据地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孙志彬;论抗日根据地的人权保障[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蒋红丹;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3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12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