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国家立法模式及其原则重塑——实证政治视野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0 15:30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的国家立法模式及其原则重塑——实证政治视野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立法政治 立法权力 立法模式 “场域—竞合” 立法原则
【摘要】:从实证政治角度考察我国立法权力的配置格局、运行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立法模式,更加具有实践针对性与理论解释力。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基于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政治考量实行主动的立法分权、人大及其常委会利用其政治符号权威与现实资源实现稳健的立法充权以及国务院及其部委借助行政权力回应改革需要的有效性优势达致迅速的立法扩权,这构成了立法权力的分化转移,引发了立法权力运作方式的变化,使得我国的立法模式转向"场域—竞合"模式。现行立法模式存在的正当性危机、科学性缺陷、规范性困境需要以民主化、理性化、法治化原则予以重塑,立法模式的民主化变革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民主化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一、导论正如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考虑的已经主要不是“什么是法治”、“为什么实行法治”,而是“需要什么样的法治”的问题一般,1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建设的主要症结已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所依何法”的问题,“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崔卓兰;赵静波;;中央与地方立法权力关系的变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刘佩韦;;论立法腐败[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3 俱孟军;俄罗斯新议会新宪法的产生及其影响[J];时事报告;1994年02期
4 ;社会转型对法律治理的挑战[J];人民政坛;2009年05期
5 谢红星;;论《钦定宪法大纲》对君权的限制及其被误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谢晖;法律的作者[J];求是学刊;2003年03期
7 万成才;关系俄罗斯命运的争论[J];w芸,
本文编号:1167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167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