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情理——探析中国法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本文关键词:法律与情理——探析中国法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出处:《法制与社会》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法律运行中情理式的行为模式与法律经常发生冲突,这是中国从传统人治走向法治所面临的困境。在法律推理中,情理可以弥补现代法律的价值亏空。法律与情理是建立与完善法治社会必须的价值规范。本文从不同视角,对情理与法理的冲突以及解决方式做初步探析。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法律与情理是一对对立统一的判断。依法治国不等于单纯地以法典内容来进行裁判;同时,法治又不同于人治,所有裁判必须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不能以个人一己好恶裁判。究竟在实务中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矛盾,需要从理论上做深入分析。一、情理的涵义及法律与情理之关系(一)情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张千帆;杨春福;黄斌;;法律的道路[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千帆;;民主与信任——从“美国银行案”看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林玲;胡劲松;;论学位授予中的非学术标准[J];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3 朱文雁;;从司法现状看判例在我国司法过程中的价值[J];法学论坛;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子良;国有土地使用权提前收回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3 杨丽娜;论美国反托拉斯法的不确定性及其克服[D];湖南大学;2006年
4 蒋贤起;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陆云生;论法官在司法中的权衡之术[D];辽宁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军;;中国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J];清华法治论衡;2000年00期
2 高鸿钧;21世纪中国法治瞻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刘武俊;;“富士康诉讼”凸显中国法治“亚健康”[J];民主与科学;2006年05期
4 周晓慧;;中国法治政府的目标:公共服务型政府[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19期
5 贺霄;刘钰婷;;中国法治的过去与未来[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6 刘武俊;;2007年中国法治前景前瞻——2007年中国法治发展趋势展望[J];改革与开放;2007年02期
7 蒋安杰;;回望中国法治三十年[J];法制资讯;2008年11期
8 ;《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09年卷即将出版[J];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中国法治发展的目标冲突与前景分析[J];公安研究;2009年08期
10 ;《研究生法学》20周年特刊征稿启事[J];研究生法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红阳;;我谈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杨亚佳;;中国法治发展模式探讨[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龙小宁;;权利假说理论与中国法治发展[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5 鲜连发;;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6 熊先觉;;百年中国法治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李曙光;;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陈芸;;略论中国法治的资源取向[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9 陈霞;;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三十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10 李鸿渊;;新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历程与经验回顾——以权利与权力良性互动为视角[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萌;法治蓝皮书归纳去年中国法治五特点[N];法制日报;2008年
2 杨守勇;中国法治网有“记者”近百,全是假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罗争光 黄安琪;评析中国法治“大事件”[N];团结报;2013年
4 公安部 丁国强;中国法治的基因[N];北京日报;2013年
5 丁国强;期待现代中国法治之路早日走向成熟[N];法制日报;2013年
6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李贵连;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中国法治转型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刘作翔;标准化:中国法治向纵深发展的标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李艳洁;天津达沃斯再推中国法治进步[N];中国经营报;2014年
9 李林;中国法治——已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N];团结报;2014年
10 祁铁华 长春市委党校;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中国法治新时代[N];吉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祝庭显;民本与民主交织下的新中国法治之路[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鹏;法律人性化与中国法治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7年
2 张猛;中国法治路径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洋;中国法治正当性的理据简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潘丹丹;诉辩交易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杨宪民;中国法治困境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6年
6 李琴宝;中国法治建设路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文州;实践思维视域下中国法治的改进[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8 陈文霞;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法治的发展与完善[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玉坡;法治启蒙与中国法治秩序建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34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33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