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三种经验性批判——兼谈马克思经验的逻辑

发布时间:2017-12-26 23:21

  本文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三种经验性批判——兼谈马克思经验的逻辑 出处:《学术研究》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历史法学派 理论政治派 实践政治派 经验批判的逻辑


【摘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直接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而作,然而从形式到内容,它更像是《论犹太人问题》的延续和深化。《导言》分别对历史法学派、理论政治派、实践政治派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发现整个批判无非是思辨的哲学对市民社会外部关系的批判,尚需从市民社会内部展开经验性的批判,其中内蕴从纯粹哲学的逻辑学向以经验世界为出发点的逻辑学批判的方法论转换。
[Abstract]:"Hagel's Philosophy Comment Preamble" for the "critique of Hagel's philosophy" is made, however, from form to content, it is more like a continuation and deepening of "on the Jewish ques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School of law, political theory, political faction faction practice summary of the criticism, in this process, Marx found that the criticism is critical in philosophy of civil society outside, still need to start from civil society internal empirical critique on criticism of the logic conversion method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purely philosophical logic to experience the world as point.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15BKS019) 2015年度北京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习近平辩证法思想的总体性研究” 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XJEDU070114A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
【正文快照】: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论犹太人问题》(以下简称《问题》)的正本,然后才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副本。从批判的形式到内容,与《导言》更为接近的是《问题》而非《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换句话说,我们能从同时完成于1843年10—12月间的两部著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晟峗;李文;;试论法与民族意识——从历史法学派论法的起源谈起[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2 宋宗宇;历史法学派评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刘文会;;当世界主义遭遇民族性——历史法学派的问题意识及其中国语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蔡迪;;略论德国历史法学派及其现代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28期

5 陈兵;蔡迪;;论德国历史法学派[J];兰州学刊;2010年03期

6 胡光;;试论历史法学派与浪漫主义[J];改革与开放;2011年04期

7 宋果;;德国历史法学派激进与保守探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李育书;;民族精神须有理性基础——以黑格尔对历史法学派的批判为分析视角[J];武陵学刊;2012年04期

9 何勤华;历史法学派述评[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2期

10 唐纳德·R.凯利;盛桥;;历史法学派[J];历史法学;2013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玉姣;历史法学派与历史主义思潮[D];山东大学;2012年

2 余丽霞;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发展及其意义[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3 苗光磊;马克思对德国历史法学派的法哲学批判[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4 陈东旭;历史法学派对中国民法典制定的启示[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9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339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