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化

发布时间:2018-01-20 00:29

  本文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 法治化 出处:《法学杂志》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准首先是"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将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现代化的有机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和实践推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程,除了突出法治化的要求之外,还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思路,调动一切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全面、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法治中国的建设。
[Abstract]:The important standard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s "the legal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t complements and promotes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of industry, agriculture, national defens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hard power and soft power modernization.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and practical impetus for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social economic basis and super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t is a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oject with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o highligh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ule of law,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dopt the idea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o mobilize all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hat are conducive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We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nd a country ruled by law.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630;D920.0
【正文快照】: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件中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代化”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决定》是从全面深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化改革的总目标的角度来认识“国家治理体系简称《决定》)规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永平;没有现代化的执政党就没有现代化事业——浅论党的建设中的三个问题[J];党政论坛;1989年03期

2 何辉,田丽;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贡献[J];河北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海外学者的《中国的现代化》[J];党史研究与教学;1989年04期

4 吴子华,叶乃惠;现代化事业的可靠保障[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刘诚;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02期

6 陈华杰;把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试论十五大确立的现代化新战略[J];桂海论丛;1998年05期

7 虞和平,苏少之,陶良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贡献[J];民主与科学;2001年03期

8 吴增刚;;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刍议[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9 黄建洪;;着力优化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功能[J];理论学习;2010年02期

10 叶伴;;不能让干事的受气[J];江苏社会科学;198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捷夫;;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服务于现代化事业的[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2 陈争平;云妍;;外资企业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作用再分析——以近代开滦煤矿为案例[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薛晓明;杨寅平;;从二十年实践看“三步走”战略[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金欧飞;;重视开发家长资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李明伟;;邓小平理论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仕平;;百多年来中国政党现代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功效分析[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淑华;;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任城经济发展[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8 崔广陵;;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前言[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10 李刚;;浅谈电子档案的管理[A];创新与发展——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山东省档案学会第六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文怡;铁路6名青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N];人民铁道;2007年

2 焦坤 范桂萍;创新是党领导现代化事业的动力之源[N];光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黄萱;关系现代化事业的大事一定要做好[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顾阳;我们是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N];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邓少华;王辉忠向老同志通报近期重要工作[N];宁波日报;2011年

6 ;发扬爱国奉献拼搏进取精神 为祖国现代化事业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03年

7 王登峰;教育部语用司司长致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议的贺信(节录)[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红育 徐清华 通讯员 祖士保;二十一世纪新黄河[N];中国水利报;2005年

9 党委书记 陈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为祖国现代化事业输送优秀人才[N];新清华;2004年

10 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蔡方鹿;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N];四川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从卫兵;张謇农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田忠;政党角色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凌金铸;知识产权因素与中美关系:1989-1996[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娟;试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刘长旺;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开放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葳;张謇的“三农”思想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8年

4 蔡铮铮;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10年

5 徐妍艳;论现代化视野中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怀勇;土地回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魏巍;转型期“环境民间组织”环保实践之展开及其限制[D];吉林大学;2009年

8 于帆;马克思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探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娟;互动: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1992—2002)[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克芬;论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46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446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6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