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个人信息保护法域外效力研究——以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2-07 10:43

  本文关键词: 个人数据保护法 域外效力 《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属地原则 效果原则 个人信息保护法 出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数据时代,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数据处理技术的成熟,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快速发展。信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自由流动和跨境传输,由此引发了个人数据保护法域外效力的扩张。相较于早期的《数据保护指令》,新近通过的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增加了域外适用情形,将为欧盟境内的数据主体提供商品或服务以及监控其行为的境外企业也纳入了规制范围。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个人数据保护法,多数国家已设立域外适用条款,扩大法律的域外效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做法。就当前信息产业发展和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现状而言,我国应借鉴欧盟立法经验,在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设立域外适用条款,扩大法律的地域适用范围,以保障信息主体的合
[Abstract]:In the era of big data,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lligent devices and the maturity of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 search engines, social networks, e-commerce and other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developed rapidly. Information flows freely and transports across borders in unprecedented ways. This led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extraterritorial effects of the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Act. Compared with the earlier data Protection Directive, the newly adopted 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adds an extraterritorial application. Foreign enterprises that provide goods or services to data subjects in the EU and monitor their behaviour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regulation. Throughout the world's personal data protection laws, most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extraterritorial provisions, Expanding the extraterritorial effects of laws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er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he norm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China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EU's legislative experience. To establish extraterritorial application clauses in the future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 and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erritorial application of the law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oper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ubject.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新生权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6SFB2001)
【分类号】:D95;DD9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达林;;突破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藩篱[J];政府法制;2008年19期

2 吴小军;母冰;史智军;;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观察[J];法庭内外;2013年03期

3 郑成思;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市场信息安全与信用制度的前提[J];科技与法律;2002年04期

4 郑成思;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市场信息安全与信用制度的前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谢青;;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及启示[J];政治与法律;2006年06期

6 穆合义;杨娟;;信息共享社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7 李春芹;金慧明;;浅论美国个人信息保护对中国的启示——以行业自律为视角[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8 蒋舸;;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模式的选择——以德国经验为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谢天;邹平学;;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模式探析[J];岭南学刊;2011年02期

10 朱玲珍;;加快立法及标准制定促进个人信息保护发展[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迪;;日本国民的知情权——以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为视角[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俊卿;切实重视个人信息保护[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单纯刚;滥用私人信息现象严重 个人信息保护亟须加强[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单士磊;韩国个人信息保护新法施行[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周汉华;个人信息保护: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宏;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尽快出台[N];法制日报;2009年

6 王传涛;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紧跟现实[N];法制日报;2011年

7 姚岳绒;日本:混合型个人信息立法保护[N];法制日报;2012年

8 律彦;推进我国信息化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争光 远琨;屏蔽不掉的“骚扰”何时了?[N];联合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詹媛;为个人信息上把锁[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苑;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梁莎莎;中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颜银燕;欧盟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被遗忘权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4 冯静;个人信息立法保护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海剑;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探析[D];广东商学院;2011年

6 迟琼;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黄晨;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8 金婧;德国法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9 徐雪;法治进程中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赵志芳;限制国家收集个人信息的法理考量[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94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494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