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立法合法性研究:审视与建构——基于立法商谈理论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08 03:32

  本文选题:立法商谈理论 切入点:立法合法性 出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立法合法性的理解,不能仅限于立法的合法律性。理想的立法合法性应当是建立在商谈主义法哲学视角下的,蕴含交往理性的,融合并超越"合法律性"、"合理性"、"正当性",最终以实现民众之于立法的可接受性为依归的那种属性。立法商谈理论是审视与建构当代中国立法合法性的理想视角,以此观之,立法意识方面的欠缺主要包括:经济决定论和精英决定论,义务本位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从制度方面来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都存在一定的疏漏。建构当代中国之立法合法性,应当首先设计一套完善可行的立法商谈模式,还需要转变立法者的立法理念,提高立法商谈主体的立法商谈能力,以及进一步完善商谈场域及相关制度建设。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egality of legislation cannot be limited to the legality of legislation. The ideal legitimacy of legisl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philosophy of negotiationism, which contains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Merging and transce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ormity with law", "rationality" and "legitimacy" is the kind of attribute of realiz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public to legislation. The theory of legislative negotiation is the ideal angle of view to examine and construct the legitimacy of legis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lack of legislative consciousness mainly includes: economic determinism and elitist determinism, obligationism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sm; from the system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some omissions in the system of people's Congres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egislation. To construct the legitimacy of legis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we should first design a set of perfect and feasible legislative negotiation mode, and we also need to change the legislative idea of legislators. Improve the legislative negotiation capacity of the main body of legislative negotia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field and related system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14CFX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闫斌;;网络言论自由权宪政价值初探[J];理论月刊;2013年04期

2 闫斌;;论哈贝马斯交往权力理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周旺生;论中国立法原则的法律化、制度化[J];法学论坛;2003年03期

4 闫斌;;论网络言论自由权的两个限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5 ;现实与对话伦理学——J.哈贝马斯答郭官义问[J];哲学译丛;1994年02期

6 张斌峰;闫斌;;“化学去势”立法探讨:争议与鉴借[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刘少军;叶雨晴;;关于相对不起诉中引进特别程序的法律思考——以被不起诉人的权利救济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庄德水,胡松;论政治文明视角下的群众监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秦修一;;农业集约经营道路之思考与建议——基于安徽省3个县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9 檀江林;时亚男;严亮;;农村综合改革视阈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5期

10 陈颖洲,徐钝;基本人权:宪法之终极追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2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3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柴宝勇;;论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问题及对策——基于政党认同形成基础的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6 周淑真;柴宝勇;;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科学表述的几点思考[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7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8 王天林;;公开被质疑的背后——对“邓玉娇事件”的宪政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蒋莉;;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冷思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刁大明;美国联邦政府拨款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仉义品;量能课税原则视域下的《企业所得税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英;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异化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占英;伊士国;;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初探[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于文豪;;西方自由权之思想演进[J];理论学刊;2008年06期

3 闫斌;周[,

本文编号:1582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82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