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语篇中情感劝说的实现手段
本文选题:庭审语篇 切入点:情感劝说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以迈克尔·杰克逊私人医生康拉德·莫雷案庭审最后一天控方结案陈词和反驳为例,研究检察官如何通过调用意象、使用评论性话语和运用修辞手段实现情感劝说以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文章的研究对于法律语言研究和论辩研究以及写作实践均有一定的启示。
[Abstract]:The article takes Michael Jackson's private doctor, Conlard Murray, as an example of the prosecution's closing arguments and rebuttal on the last day of the trial, looking at how prosecutors use imagery. Us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d rhetorical devic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fluencing the audience,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has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study of legal language and argumentation, as well as writing practic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YY008)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艳姿;;庭审话语权势与话语结构的微观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2 沈寨;;问题与立场:中国法律修辞(学)研究之反思[J];前沿;2011年21期
3 崔凤娟;苗兴伟;;律师庭审辩护词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杨锐;;法官的机构角色与语言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5 焦宝乾;;法律中的修辞论证方法[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谭笑;刘兵;;科学修辞学对于理解主客问题的意义[J];哲学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特征和社会心理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杨玲;柯扬茜;;英汉篇章结构直线型/螺旋型批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干宁;;英语轭式搭配和汉语拈连的比较与翻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段晋丽;;医学典籍翻译中的“信”与“达”[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黄慧敏;;成语结构形式的文化意蕴[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金普;;浅谈夸张修辞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郭海威;;散文的想象力——再谈谈董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张建华;英语习语的修辞特点及翻译[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9 段曹林;修辞方法:典型的与非典型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沈寨;;中国法律修辞(学)研究之反思[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洁麟;;心理语言学与“传”务求通新解——对电视“说”新闻的心理语言学解读[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刘艺青;;浅论英文广告的修辞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珊珊;;英汉委婉语及构成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肖惠萍;;浅析博客标题语言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范登峰;易慧琳;;从形式走向实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圆桌审判方式的完善路径探讨[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王文博;;秦腔丑角语言幽默艺术[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7 牛一之;;浅析语言模因、先例现象、仿拟之异同[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坂本达夫;试论沈从文小说中有关动物意象的修辞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5 徐桂秋;孟子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玲;婚联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苗晓珍;关联理论视角下《茶馆》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闫璐;从文化语境顺应角度谈英汉翻译[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肖惠萍;博客标题语言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郑广贵;建瓯民俗事象中的“语言崇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桂珍;泉州中职学生书信写作能力现状调查与问题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聂云;古代汉语名动词类转变的多角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彦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演讲的文体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2 廖美珍;;语用学和法学——合作原则在立法交际中的应用[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3 侯欣一;中国传统社会轻视程序法原因再探[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惠敏;;20世纪西方修辞学的嬗变[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吕万英;;法官话语的权力支配[J];外语研究;2006年02期
6 廖美珍;目的原则与法庭互动话语合作问题研究[J];外语学刊;2004年05期
7 洪汉鼎;诠释学与修辞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焦宝乾;西方修辞学知识传统及其对法律论证的意义[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魏在江;;语篇连贯的元语用探析[J];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10 冉永平;;语用学传统议题的深入研究 新兴议题的不断拓展——第十届国际语用学研讨会述评[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1585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8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