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修辞与法律思维
本文选题:法律修辞 切入点:法律思维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律修辞的主要工作是说服人,而没有正确的法律思维就不能够说服人。法律思维在三个方面推动法律修辞的发展:法律思维中的本质分析法,有助于立法者制定出令人信服的法律和法官做出令人信服的判决;法律思维中的法律方法拓展修辞的功能,在法律存在漏洞的情况下,没有法律说话,却有法律方法说话,法律方法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法律思维中的类比思维能够揭示出未知事物的真相,推定出一种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故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因而类比思维既是科学的思维,又是辩说的修辞。法律修辞与法律思维休戚相关,提高法律修辞水平首先要提高法律思维能力。
[Abstract]:The main work of legal rhetoric is to persuade people, but no one can be persuaded without correct legal thinking. Legal thinking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rhetoric in three aspects: the essential analysis method in legal thinking, It helps legislators to make convincing laws and judges to make convincing judgments; the legal methods in legal thinking expand the function of rhetoric. When there are loopholes in the law, there is no legal speaking, but there is a legal way to speak. Legal method has eloquent persuasion, analogy thinking in legal thinking can reveal the truth of unknown things and deduce a kind of fact, and fact is superior to eloquence, so it produces powerful persuasion, so analogical thinking is scientific thinking. Legal rhetor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legal thinking.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法律行为理论的法哲学进路”(09XFX001)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聂长建;李国强;;司法判决有效性的平衡艺术和说理艺术[J];理论与现代化;2011年02期
2 张继成;;小案件 大影响——对南京“彭宇案”一审判决的法逻辑分析[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陈金钊;;把法律作为修辞——认真对待法律话语[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侯学勇;杨颖;;法律修辞在中国兴起的背景及其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J];政法论丛;2012年04期
5 聂长建;;孔子的法律修辞学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传开;必然与自由范畴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陈晓和;;孙中山哲学性质若干问题辨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鹤;牛庆军;;商业属性与律师文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凌斌;;立法与法治:一个职业主义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5 侯猛;;最高法院公共政策的运作:权力策略与信息选择[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李晟;;法制之外的普法——从革命文学中的司法叙事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王康敏;;通过“法盲”的治理[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尹好鹏;宪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初论——拓展我国宪法学研究空间的一个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苏力;;弱者保护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孕妇李丽云死亡事件切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张清;吴作君;;住房权保障如何可能研究纲要[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柯华庆;;科斯范式的意识形态问题[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杨关玲子;;物理或神恩:自然的两种面孔——莱布尼茨自然观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朱新春;;批判性思维与科学发现——以莱布尼茨为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陈密容;;网络语言试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何仁;袁晟翔;;司法执行难的博弈解读和一体化消解——以执行“双高”现象为基点展开[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哲;车璐;;刑事辩护的思维技巧——以阿拉巴马州诉内斯谋杀案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贺志明;曹琳;;法律思维方式自觉培育的缺失及其调整[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4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昆;渗透数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广宾;中国检察官助理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强;形象权法律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惠建;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与构想[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丽菊;有限之无限[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杨文文;二十世纪初中国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念发展进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炜;海德格尔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亚娟;论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毅;论诱惑侦查[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千帆;;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兼论司法判例制度的合理性[J];北大法律评论;2002年00期
2 洪浩;陈虎;;论判决的修辞[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3 魏建国;;“科学主义”对大陆法系影响的考察与反思[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4 沈寨;;中国法律修辞(学)研究之反思[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5 葛洪义;试论法律论证的源流与旨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程关松;;现代法治文明元叙事中的社群主义修辞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侯学勇;;司法修辞方法在社会正义实现中的作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聂长建;;孔子的语言观和语言美[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郑超;;风险社会下的人权保障——从宪法的功能视角出发[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侯欣一;中国传统社会轻视程序法原因再探[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聂长建;[N];光明日报;2010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明楷;[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王彬;[N];法制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光宁;;法学教育视野内的法律方法——法律思维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8期
2 ;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论纲[J];上海人大月刊;2000年06期
3 白岱恩;论法律思维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理论学刊;2005年06期
4 李敏华;;法律思维的构筑在内在知识体系上的要求——以法学教育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5 李敏华;张铁薇;;法律思维认识的矫正——以法学教育为视角[J];学术交流;2008年08期
6 刘颖;;以法律思维为核心塑造公民意识[J];知识经济;2009年17期
7 李辉;范春莹;;和谐社会下的法律思维[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8 周文迪;熊侃;;“民意”下法律思维的坚守[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9 王钦超;;法律思维的概念综述[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5期
10 罗惠娜;;关于法律思维[J];青年文学家;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印大双;;论现代法治理念语境下的警察法律思维[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2 周安平;;女性思维与法律思维[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林来梵;林伟;;在法律思维中超越三段论[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唐亚辉;;简论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静焕;;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法律逻辑学教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金钊;;法律思维的逻辑基础——从霍姆斯到亚狄瑟[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俊明;;法律思维的转型与法治建设[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10 张金兴;;法律概念的逻辑审思[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敏;游走于法律思维之外[N];法制日报;2005年
2 李克杰;用法律思维看待大学生“扶”老太被判赔[N];工人日报;2010年
3 江珊珊;法律思维受考验[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孙之智;郑成良: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夏敏;法律思维与道德判断[N];检察日报;2003年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吕忠梅;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特性[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西北政法学院教授 葛洪义;法律方法·法律思维·法律语言[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陈晶晶;看待“黄金第一案”需用立体法律思维[N];法制日报;2007年
9 张帆;多重视角下的转型社会与法律方法[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孙崇鸽;法治建设需要法律思维[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利春;日本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兵;作为修辞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孙光宁;可接受性:法律方法的一个分析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论法律思维的概念[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哲钊;法律思维文化培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徐恒涛;论法律修辞在法律文本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张继;试论西周法律的中和特征[D];苏州大学;2005年
5 沈瑜;法律如何被理解[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慧怡;法律思维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7 成渝渝;从法律修辞视角看法律英语翻译策略[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新宇;清代的法律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潘圆圆;通向确定化之路——判决推理之大小前提的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守玉;规避法律的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2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59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