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哈特的法律语言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14 08:48

  本文选题:哈特 切入点:法律语言观 出处:《法学评论》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哈特的法律语言分析方法源于弗雷格的语言哲学观、罗素的日常语言哲学观、维持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哈特从法律语言的简洁性、法律语言的中性化、法律中抽象术语的释义法等三个方面继承了边沁、奥斯丁的法律语言观。哈特的法律语言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法律语言使用的具体性和日常性;第二,反对法律范畴的定义,主张采用描述的方法;第三,注重法律语言的精准性、反对法律语言的模糊性。
[Abstract]:Hart's method of legal language analysis originates from Frege's view of language philosophy, Russell's view of daily language philosophy, and maintains Genstein's view of language philosophy. Hart is based on the conciseness of legal language and the neutralization of legal language. The interpretation of abstract terms in law inherits Bentham's and Austen's view of legal language. Hart's view of legal languag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insisting on the concrete and daily use of legal language; second, It opposes the definition of legal category and advocates the method of description. Third,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precision of legal language and fuzziness of legal language.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哈特的法伦理思想研究》(课题编号:12CGB010)的资助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金辉;罗素分析哲学的逻辑表达式——读罗素《摹述词和不完全符号》[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王路;弗雷格的语言哲学[J];哲学研究;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秦玮远;;“说谎者悖论”的再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张新国;;作为中国当代启蒙范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刘金;康德哲学的“划界”思想及其影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钱广华;现代经验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李明和,盖世梅;诉讼证据概念的语义学浅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王习胜;;“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孙显元;;悖论和道德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中原;;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嘉荣;;左脑型教育导致道德危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王习胜;;论严格的指示词——从逻辑演进的视角看克里普克的观点与张家龙先生的辩护[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余多星;;克里普克可能世界思想及其哲学意蕴[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张燕京;;达米特的演绎辩护思想[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6 刘邦凡;郭春丽;;论维特根斯坦的“可说”与“不可说”[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磊;;蒯因逻辑真理的哲学性质研究[A];2007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路;;逻辑真理是可错的吗?[A];2007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同振魁;申飞飞;;论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C];2013年

10 谭人中;;初论管理学理论统一的“研究对象”——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构建之一[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8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启;冰心散文创作的文化学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祖联;高考移民:基于教育公正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剑峰;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小风;科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构关系探析[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董天宇;我国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的若干伦理冲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丹;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艺术符号的创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欢迎;技术哲学视野下的网络文学[D];东华大学;2011年

10 李琛颖;普适计算中基于上下文察觉的语境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冠连;西方语言哲学三个问题的梳理——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五[J];现代外语;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军,王维民,唐咏雪;法律语言的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王良钧;论我国法律语言的“灰色”制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董晓波;法律语言中模糊词语的辩证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刘蔚铭;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性质与成因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苏哲;;法律、语言与权力[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熊德米;熊姝丹;;法律翻译的特殊原则[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刘愫贞;法律语言的渊起及演变风格的跨越性特征[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8 陈木逢;论法律语言的词语锤炼[J];政法学刊;2001年03期

9 晓鸣 ,京中;谈法律语言的规范化[J];法学;1991年08期

10 王青,冯伟;法律语言的翻译标准[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彭丹云;;论模糊性语言在法律实践的运用[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贾蕴菁;;关于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关系的思考[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编者的话[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8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翻译原则[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9 阳小华;;司法语言学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洁;;法律语言研究的理论与实践[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研究会副会长、法学博士 宋北平;什么是法律语言[N];检察日报;2008年

2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李飞;法律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林燕;法律语言:专业化还是通俗化[N];检察日报;2008年

4 宋北平;从失范到规范:法律语言的发展之路[N];检察日报;2010年

5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语言应用研究所所长 宋北平;法律语言规范化标准的思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廖美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国际语言与法律协会创始成员,,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立足本土、走向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廖美珍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庭语言问题不可忽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郑键 贾娜 刘洋 闫嵩巍;细品142个词条[N];检察日报;2010年

9 王地 贾娜;司法变迁的语言脸谱[N];检察日报;2009年

10 西北政法学院教授 葛洪义;法律方法·法律思维·法律语言[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郑金雄;媒介化法律:法律传播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续姣;法律语言中模糊语的语用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叶春花;法律语言的规范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静;精确与模糊:刑事法制中法律语言二维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慧莲;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政欣;法律语言与法律文体翻译[D];广西大学;2002年

6 李鸿亮;法律术语探论[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榕;法律术语的语言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曹文抗;模糊语义在法律语言中的表现及消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颖;论立法语言的规范化[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10 周玲;知识产权法律文本中的语言模糊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10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10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9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