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序号的功能定位与设置技术
本文选题:法条序号 切入点:法律功能 出处:《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条序号,是立法者基于特定立法目的以及法条内容的逻辑关系,对法律文本中各个条文先后顺序所做安排的数字符号。法条序号属于"法律数学"的范畴,它是立法者理性的直接体现,是立法者运用逻辑形式,把握、界定法律调整对象,选择法律调整方法,实现立法目的之技术手段。法条序号是法制系统中一项"多功能的立法工具",它至少具有以下七方面的功能:(1)构成;(2)整合;(3)表征;(4)计量;(5)查寻;(6)引用;(7)修改。为了充分发挥法条序号的功能,其设置必须符合特定的技术要求。对于法条序号,须将其作为法条的构成要件;按照特定的逻辑顺序,从第一条连续排列到最后一条;一个法条应具有相对确定的规范容量和文字数;应与法条正文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其表述方法应前后一致,并使用醒目的黑体字;法条序号的表述应由中文数字改为阿拉伯数字;修改后法律文本中法条序号的排列方法应基本不变。
[Abstract]:The serial number of the law article is the digital symbol that the legislator arranges the order of each article in the legal text based on the specific legislative purpose and the logical rel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law article. The ordinal number of the law article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law mathematics". It is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the lawmaker's rationality, and it is the legislator's use of logical form, grasp, define the object of legal adjustment, choose the method of legal adjustment. Technical means to achieve legislative purpose. The serial number of law articles is a "multifunctional legislative tool" in the legal system. It has at least the following seven functions: 1) composition of 2) integration of 3) representation of 4) metrology (5) searching for and 6) quoting for 7) amendment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serial number of the law, It must meet the specific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serial number of the law, it must be regarded a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 of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logical order, it should be arranged continuously from the first article to the last one. A legal article should have a relatively determined normative capacity and the number of characters, should have a strict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xt of the article, its expression method should be consistent, and use eye-catching bold type; The expression of the serial number of the law article should be changed from the Chinese number to the Arabic numeral, and the arrangement method of the law article serial number in the revised legal text should be basically unchanged.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u&;;法律修改时条文序号整理模式分析[J];法学杂志;2012年04期
2 韩大元;;以《宪法》第126条为基础寻求宪法适用的共识[J];法学;2009年03期
3 ;本刊启事[J];法学家;2011年04期
4 魏磊杰;;民法典编纂的技术问题[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章礼强;民俗与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章礼强;后现代主义与民法方法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庄德水,胡松;论政治文明视角下的群众监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秦修一;;农业集约经营道路之思考与建议——基于安徽省3个县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9 檀江林;时亚男;严亮;;农村综合改革视阈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5期
10 陈颖洲,徐钝;基本人权:宪法之终极追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6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柴宝勇;;论中国的参政党认同:问题及对策——基于政党认同形成基础的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9 周淑真;柴宝勇;;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科学表述的几点思考[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10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郑现U,
本文编号:1623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2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