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清洁能源的专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选题:清洁能源 切入点:气候变化 出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洁能源是人类为减缓气候变化,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世界性问题所选择的能源创新。而专利制度的变革是对清洁能源创新的适应性调整。美国通过《美国发明法》等一系列专利制度改革,加快创造清洁能源的本土专利资源,迅速扩张清洁能源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清洁能源的专利囿于国内创新,缺少国际创新;重视专利作为商业创新的手段,忽视专利促进技术创新的目标功能。因此,借鉴美国专利制度应对清洁能源创新的变革举措,对于中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Abstract]:Clean energy is human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and solve the energy crisis, energy innovation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world of choice. The patent system reform is the adjustment of clean energy innovatio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the "American invention law > and a series of patent system reform, and quickly create local patent resources of clean energy, quickly the expansion of clean energ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Chinese clean energy patent because of domestic innovation, the lack of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atent as a commercial means of innovation, ignoring the patent to promote technical innovation function. Therefor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system to deal with the clean energy innovation reform initiatives,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to explore.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技术标准化中的专利劫持及其法律规制研究”(12BFX111)
【分类号】:D971.2;D92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万志前;郑友德;;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重构初探[J];法学评论;2010年01期
2 杨宇静;;美国清洁能源专利诉讼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兼论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吴雪燕;;TRIPS-plus条款的扩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以药品的专利保护为视角[J];现代法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亚文;童海超;;论知识产权法的环境保护义务[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王世威;;美国版权法立法策略的历史变迁对我国的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1年13期
3 方印;;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责任保险制度的生态化问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熊英;张超;别智;;绿色专利制度域外实践浅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年07期
5 黄莎;;论我国知识产权法生态化的正当性[J];法学评论;2013年06期
6 熊英;张超;别智;;构建我国“绿色专利制度”建议[J];科技与法律;2012年02期
7 田红星;;遗传资源领域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的利益冲突和制度融合[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8 程皓;;论专利法的生态化改革[J];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9 李薇薇;郑友德;;绿色专利申请快速审查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价与完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金明浩;闫双双;郑友德;;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专利制度功能转变与策略[J];情报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张震;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丽芳;刍议药品专利权的限制与应对公共健康危机[D];山东大学;2011年
2 商焱明;国家高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罗岚;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专利制度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林燕;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环保权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5 孙瑛;国际专利保护制度的新发展及对我国专利法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吴佳熠;药品的强制许可制度及在TRIPS-PLUS协定下对我国药品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7 肖珍珍;专利药品平行进口与公共健康[D];吉林大学;2012年
8 闫双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专利制度安排[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9 曹婷;药品平行进口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马硕;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TRIPS-plus条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薛兆丰;;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曲三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J];法治研究;2010年04期
3 高洁;陆健华;;专利丛林引发的反公地悲剧及对专利政策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6期
4 廖加龙;;关于“公共利益”的范围[J];人大研究;2006年07期
5 王立群,李炯源,王金南;环境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价(EIA)[J];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Z1期
6 周和平;;美国医药专利诉讼的主要趋势与行业特点[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元;技术秘密权的强制许可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海勇;;全球气候变化法律应对及“后京都时代”我国的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袁海勇;;全球气候变化法律应对及“后京都时代”我国的对策[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宇行;;地球的气候变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J];北京工人;2000年06期
4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J];甘肃政报;2007年18期
5 张若宁;;“欧盟气候变化展览”开幕[J];友声;2008年04期
6 董云牧;;跨文化交流对抗全球变暖[J];世界博览;2009年03期
7 俞天颖;;当世界面临双重危机[J];世界知识;2009年01期
8 何乐;;中国和美国:谨慎伙伴关系[J];中国市场;2009年50期
9 陶克图;李靖;;关于气候变化与发展的关系——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马忠玉[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0年05期
10 李春林;;气候变化与气候正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6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赵秀兰;;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熊敏 本报记者 万相辛;斯特恩访华探路 中美气候谈判再推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 Yvo de Boer;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记者 刘华柱;我省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方案[N];安徽经济报;2010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 管克江;美国 “零减排”与“碳关税”惹争议[N];人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史力;我省出台方案应对气候变化[N];安徽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向 张章;痼疾犹在破“茧”难言[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德俄澳巴西力主减排美日仍在计较各自利益[N];经济参考报;2009年
8 安特阿纳塔·拜兹罗瓦 国际通讯社记者 本报编译 向平;中国不应该受到指责[N];世界报;2009年
9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朱隽;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9 何云玲;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10 郭井学;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婧辉;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627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27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