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纠纷解决——以凉山彝族为例
本文选题:法律经济学 切入点:纠纷解决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成本——收益"计算是当代凉山彝区人们选择纠纷解决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纠纷中可能产生的成本包括物质成本、社会关系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等层面,而收益则可能包括经济收益、"象征"收益、社会收益等。在"诉讼——民间调解"二元并存的彝区,不同的法律服务存在竞争性和替代性,当事人亲睐何者,取决于对其价格、质量、效率等因素进行比较的结果。法律经济学的视角有助于反思正式审判与民间调解之间的关系,在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二者相互替代、相互弥补,这种竞争关系有助于法律服务反思并改善自身。
[Abstract]:The calculation of "cost-benefit"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factor for people in Liangshan Yi area to choose dispute resolution methods. The possible costs in disputes include material cost, social relationship cost, opportunity cost, risk cost and so on. And the benefits may include economic benefits, "symbolic" benefits, social benefits, etc. In the Yi region where "Lities-Folk Mediation" is dualistic, different legal services are competitive and alternative. What the parties prefer depends on their price. The angle of 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is helpful to refl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l trial and folk medi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free choice of the parties, the two replace each other and make up for each other. This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is helpful for legal service to reflect and improve itself.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乐山师范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青年项目《当代彝族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12XJC820004) 西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点建设项目(2012XWD-S0301)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9;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剑;;本地人视角下的习惯法规范与纠纷——以凉山彝族为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李莉;;法经济学与纠纷解决[J];河北法学;2008年07期
3 钱弘道;法律的经济分析工具[J];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4 郑永流;马协华;高其才;刘茂林;;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实变迁——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研究[J];中国法学;199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房产新政案件裁判新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王云飞;李庆连;;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秩序的确立——从农民法律意识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张伟涛;;法律中心主义的除魅和多元秩序的呈现——读《无需法律的秩序》[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5 张伟强;;过失责任与严格责任的整合解释——一个信息费用的视角[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6 肖光辉;;功利、正义、良知与法律文化──一个道德哲学视角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7 吴亚辉;彭中礼;;作为实践的模糊法学论纲[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柯华庆;格式合同的经济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4年05期
9 王次富;苗志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汉民族关系解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韦培成;马潇潇;;浅析经济分析法学在刑法中适用的可能[J];才智;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勇;;法律还是社会规范:关于投资者保护的一个比较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江清云;;福利经济学视角下的合同风险分配和司法实践[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柯华庆;;科斯范式的意识形态问题[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胡元聪;向志勇;;经济法律制度变迁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薛孝斌;;义的义理[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8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9 周林彬;王佩佩;;商事惯例初论——以立法构建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桑涛;;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问题新视角——流动人口青少年犯罪问题社会、文化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6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高珊;我国船舶企业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淑敏;破产管理人执业资格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杨雪宗;公司清算义务人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燕;民事执行成本论[D];苏州大学;2010年
9 罗波;壮族当代乡规民约与乡村整合:以龙脊村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巍;法治指数本土化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江;司法改革应当关注司法效益[J];法律适用;2000年06期
2 范愉;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3 王斐弘;经济审判的效益与成本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中山龙一,周永胜;二十世纪法理学的范式转换[J];外国法译评;2000年03期
5 徐静村,刘荣军;纠纷解决与法[J];现代法学;1999年03期
6 袁振华,陈秋玲;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理论学习;2005年07期
7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征收依据[J];政法论坛;2003年05期
8 郑永流;马协华;高其才;刘茂林;;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的现实变迁——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研究[J];中国法学;1992年06期
9 冯玉军;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魏建;理性选择理论与法经济学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志强(瓦扎·务谦·尔铁);“无需法律的秩序”何以可能[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福生;法律经济学的道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时显群;波斯纳法律经济学探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张皖巢;;全民节能更要讲“法律经济学”[J];中国财政;2008年18期
4 钱弘道;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5 张建伟;法律经济学理论的最新发展:范式竞争与反思性评论[J];中州学刊;2003年06期
6 张春玲;经济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J];商业研究;2005年03期
7 黄涛;;浅谈法律经济学[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1期
8 胡为雄;从马克思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到当代法律经济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丁以升,张玉堂;法律经济学中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方法论视角的解读与反思[J];法学研究;2003年06期
10 林道海;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论评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宇;;我国法律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周林彬;李胜兰;;法律经济学课程设计比较研究(研究报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周林彬;冯曦;;中国法律经济学的现状与未来——从八个方面转变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吴锦宇;;浅议大陆法系对法律经济学的继受——一种比较法的视角[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跃进;陈祖华;;超越波斯纳的国际运动——法律经济学流派融合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赫然;亓晓鹏;;法律父爱主义在权力运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李强;;威慑规则与预防规则——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矿难治理问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锦宇;;“法和经济学”在台湾[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周林彬 孙琳玲;忽如一夜春风来[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柯华庆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经济学:改良与实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钱弘道;从法律经济学看我国法律改革[N];检察日报;2001年
4 侯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院的社会科学:前景何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朱桐辉 南开大学法学院;法学:在传承中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10:法学研究繁荣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小军;艰难中前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陈正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法律经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忠民;美国刑事商业性私人参与研究与借鉴[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朱凤义;转型中国法律实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宇;法律经济学对我国法治的价值[D];河南大学;2012年
2 张晓明;论法律经济学的理论特点与现实意义[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旭东;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匡凯;计量法学学科定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吕铁雷;论法律经济学的优势和相关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6 钱鲲;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杨宇;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范军;成本收益分析:基本理论与我国立法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赵娴;法律标准导论[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韩绍飞;关于法律经济学的思考[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1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67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