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私法精义

发布时间:2018-04-02 17:07

  本文选题:最大自治空间 切入点:禁令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摘要】:"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精准含义是只要行为人不实施侵犯他人合法的私人领域这一为法所禁止的不正义行为,他就享有充分的自由。"法不禁止皆自由"力图宣示,扣除禁令后剩余的所有空间均为自由的领地,由此凸显了自由为"扣减权"的无所不包的特性,从而营造了最大的自治空间。从微观层面看,它主要适用于仅涉及行为人的涉己行为、无涉第三人的合意行为等场合。在立法中禁令不足、行为虽不违反禁令但违反公序良俗等情形,以及法定主义模式的作用领域,该命题的适用受到限制。从宏观层面看,它具有空泛性,仅依凭其自身,并不足以有效捍卫私人的意思自治。只有使禁令保持一般性、目的独立性、程序性或形式性、底线性等品质,这一命题才能真切地构建起最大的自治空间。
[Abstract]:The precise meaning of "all freedom by law does not prohibit" is that the perpetrator shall enjoy full freedom as long as the perpetrator does not commit an injustice prohibited by law against the lawful private sphere of another person. "The law does not prohibit all freedom "try to declare that all remaining space after deducting the ban is a free territory, thus highlighting the all-encompassing characteristic that freedom is the" right of deduction ", thus creating the largest autonomous space.From the micro level, it is mainly applicable to the situation involving only the behavior of the person concerned, but not the act of consent of the third party.The application of this proposition is restricted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prohibition in legislation, the violation of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although the behavior does not violate the prohibition, and the field of action of the statutory model.On the macro level, it is vague and not sufficient to defend private autonomy.Only by keeping the prohibition general, objective independent, procedural or formal, bottom line and so on, can this proposition truly construct the largest autonomous space.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基金】: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宁红丽;;民法强制性规范的反思与优化[J];法学;2012年04期

2 韩世远;违约金的理论问题——以合同法第114条为中心的解释论[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3 易军;;私人自治与私法品性[J];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4 威尔·金里卡;卞绍斌;;当代政治哲学前沿:多元立场、公民身份与全球视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2期

5 易军;;私人自治的政治哲学之维[J];政法论坛;2012年03期

6 张平华;;人格权的利益结构与人格权法定[J];中国法学;2013年02期

7 林来梵;;自由主义的败家女?[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际春;孙虹;;论“大民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10 陈晓聪;;动物保护立法的伦理思想源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琳;我国兽药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6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园;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认定相关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东燕;;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兼论与普通法法治的差异[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苏力;;弱者保护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孕妇李丽云死亡事件切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学明;惩罚性违约金的比较研究(上)[J];比较法研究;1989年Z1期

4 方流芳;罗伊判例:关于司法和政治分界的争辩——堕胎和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司法解释[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5 王明锁;;禁止流质约款之合理性反思[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刘连泰;;我国宪法文本中作为人权限制理由的四个利益范畴之关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平华;;权利冲突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刘星;对“法不禁止便自由”的重新审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9 樊启荣;;在公益与私益之间寻求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45条规定之反思与重构[J];法商研究;2010年05期

10 杨立新;论人格利益准共有[J];法学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来梵;[N];法制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701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01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