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转型:宋代田宅交易中“亲邻法”的诉讼成因、时代特色及意义论析
本文选题:宋代 切入点:社会变动 出处:《兰州学刊》2014年04期
【摘要】:两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时期,随着私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功利思想的勃兴,宋人围绕"亲邻法"所引发的私有田宅交易之讼无日无之。其主要表现在不晓"亲邻法"、未遵守"先问亲邻"、"妄执亲邻"、制造伪契以及对田宅交易价格难以协商一致等诸多场合。因应宗法血缘关系的淡薄以及解决亲邻间私有田宅交易诉讼的现实需要,宋代"亲邻法"呈现出亲邻主体范围缩小;亲邻批退诉讼时效缩短;亲邻二次优先购买权受到限制等鲜明近世转型的时代特色。宋代"亲邻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所蕴含的维护亲邻间和谐社会关系、发挥不动产的最大经济效益等法理价值以及所昭示的法律随社会变动而变化的法律哲理,对当代中国的物权法以及转型中国的法律治理,皆不乏历史的借鉴与启迪。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was in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mmodity economy and the flourishing of utilitarian thought, the litigation of private land and house transactions caused by the "pro-neighbor law" was endless.Its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pro-neighbor law", failure to abide by "first to ask the next neighbor", "false attachment", making false deeds, and difficult to agree on the price of the field house transaction, and so on.In response to the weak blood relationship of patriarchal clan and the practical need to solve the litigation of the private field and house transaction between the two neighbors, the "pro-neighbor law" in Song Dynasty showed a narrow scope of the pro-neighbor subject, a shortened limitation of action against the pro-neighbor approval and withdrawal;The second preemption right of pro-neighbor is restricted, and so on.The "pro-neighbor law" of the Song Dynast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It contains legal values such as maintaining harmonious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neighbors, giving play to th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s of real estate, and the legal philosophy that the law is changing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ociety.There is no lack of historical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property law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legal governance of transitional China.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司法官群体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BFX016)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霍存福,王宏庆;吐鲁番回鹘文买卖契约分析[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2 吴向红;;典制中的风俗及习惯法要素[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7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张友连;;论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兼论《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刘道胜;;明清徽州合同契约与民间合约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刘倩;;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悸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圣平;;宅基地转让纠纷个案的法律经济学[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李光宇;王典;;论虚拟财产引发的法律问题[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许可;;从法律博弈论看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以征地补偿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石伟;;北京城市居民社区自治管理法律制度的重构——基于比较法的视角[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郭晨虹;;南宋时期太学生伏阙上书活动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莎;船舶融资租赁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齐艳;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f,
本文编号:1702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0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