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汉唐之间依附民的身份地位

发布时间:2018-04-17 01:31

  本文选题:汉唐之间 + 依附民 ; 参考:《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汉唐之间(约一至七世纪),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致使依附民群体人数逐渐增多并形成、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日趋成体系的依附民阶层,由于自身身份的复杂性,而呈现出一种半依附、半独立的混合状态;同时,这种状态也直接影响了其社会生活地位的确立和发展。由于依附民阶层日益壮大,国家数次颁布法令来规制和调整其身份地位。但文本上的法令总是和实际中的法律实施有所差异,现实总是存在地方甚至中央在个别案件中对依附民问题做出或多或少的变通,而这种变通却往往是当时社会的常态,是当时社会心态的反应。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从依附民身份地位,尤其是国家律令和现实生活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其在这风云际会的历史时期的特殊形态及发展演变。 文章主要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回顾中外学界对依附民问题的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其次,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最后,此部分对本文将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予以界定,如依附民的概念、类型和相关年代。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汉唐之间依附民阶层产生的原因、形成方式以及后期的发展变化。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意图从总体上展现汉唐之间各政权对依附民身份地位的法律规制。 第二、三部分,分别阐述私属依附民和官属依附民各自的身份地位,意图从社会政治、民事经济以及刑事司法等生活方面展现其具体的权利、义务。此部分不是单纯地从静态角度对制度加以介绍,而是通过对不同时期社会状况的分析,呈现各时代相关法律制度的变革和社会变通过程。此外,本部分并没有对当时依附民的身份地位加以面面俱到的分析,而仅选择其具有特色的方面加以阐述。 文章的结语部分主要通过对官属依附民和私属依附民身份地位的总结,形成对汉唐之间依附民阶层的整体认识,并由此阐发一些思考。
[Abstract]:During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about the first to seventh centuries), due to political, economic, military, cultural and other reasons, there was a growing trend of personal attachment in society, resulting in the gradual increase and formation of the dependent population.Develop into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group.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ir identity, the increasingly systematical dependent class presents a mixed state of semi-dependent and semi-independent,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social status.Because of the growing social class, the state issued several decrees to regulate and adjust its status.However,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text are always different from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In reality, there are always local and even central authorities making more or less modifications to the issue of dependence on the people in individual cases, which are often the norm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It was the reaction of the social mentality at that time.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tatus of dependent people, especially th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contrast of real life, to explore its special 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historical period.The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First of all, review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dependent people in Chinese and foreign academic circles; secondly, briefly describe the research ideas and writing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finally, this part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involved in this paper.Such as the concept of dependent people, types and relevant age.The main body par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ason, the formation mode and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the dependency stratum between Han and Tang dynasties.Through the elaboration of the above contents, the intention is to show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dependent people between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The second part, the third part, respectively elaborates the private dependent people and the official dependent people's respective identity status, the intention from the social politics, the civil economy as well as the criminal justice and so on life aspect displays its concrete rights, the duty.This part does not simply introduce the system from a static point of view, bu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situ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it presents the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 of each era.In addition, this part does not analyze the identity status of the dependent people at that time, but only chooses its characteristic aspects to be elaborated.The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is mainly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status of the official dependent people and the private dependent people, forming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dependent people stratum betwee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and then expounding some thought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9;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盛芳;;说说心中那个斜[J];中国人大;2011年12期

2 马俊驹;童列春;;身份制度的私法构造[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3 贾琼;;如何实现公证过程中的有效沟通[J];中国公证;2011年07期

4 稂晓燕;;爱到爱情之外[J];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2011年09期

5 刘蓉;;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历史文物陈列馆[J];兵团建设;2011年Z1期

6 团圆;;“五道杠少年”也只是个孩子[J];甘肃教育;2011年14期

7 张加明;;农民工市民化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8 胡祥奎;;跳房游戏[J];黄金时代;2002年06期

9 胡国才;;幸福的“安定”[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年07期

10 于鹏杰;;宗族社会中的女性——一项来自湖南苗族村落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五建;;发展陕西蚕业 重振汉唐雄风[A];中国蚕学会面向21世纪蚕业振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赵澜;;唐代丧服制度建设对妇女家庭身份地位的构建[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3 陈明;;汉唐西域胡语医学文献中的宗教因素[A];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金明;;新和县“西域汉唐重镇历史与龟兹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雍振华;;略论苏州传统民居的雕绘装饰[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王合兴;;中药饮料化 重振汉唐雄风[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朱大渭;;魏晋南北朝阶级结构试析[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朱士光;;论汉唐长安文化之内涵与特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刘建国;;汉唐之际五铢钱制衰落与变革新论[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10 徐晓望;;论汉唐宋元福州城市的发展[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曹原;汉唐艺交所遭各方质疑[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姚丹 记者 孙寰宇;长客制造“汉唐地铁”在西安开通[N];吉林日报;2011年

3 彭敏;用互联网模式做软件生意[N];电脑商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郭宏超 张勇;汉唐风波后续信达宏源“划江而治”[N];经济观察报;2004年

5 婕 宁;宏源证券真要兼并汉唐证券?[N];证券日报;2004年

6 余静娜;汉唐翠韵抢滩郑州 强攻高端翡翠市场[N];中国黄金报;2009年

7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葛剑雄;不可夸大“汉唐雄风”[N];北京日报;2010年

8 特约通讯员 陈述义;洪渡复制“汉唐古镇”打造“贵州之窗”[N];铜仁日报;2010年

9 驻新疆记者 王思超;10万亩“汉唐屯田遗址”获吉尼斯之最[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实习生 王倩 周兰;《固原南塬汉唐墓地》首发[N];固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续瑞;汉唐之际帝王、士大夫家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忠庚;汉唐佛教与科学[D];山东大学;2005年

3 姜波;汉唐都城礼制建筑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阎福玲;汉唐边塞诗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世文;宋代经学怀疑思潮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杨胜良;汉唐环境保护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文廷海;清代春秋谷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晓东;汉唐漕运与军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书华;《荆公新学初探》[D];河北大学;2001年

10 王儒年;《申报》广告与上海市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启阳;汉唐之间依附民的身份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赵麦茹;汉唐《孟子》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蔡亮;汉唐和亲诗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杨治国;错位与重构:明治维新后日本身份转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宇宏;汉唐书法创作论之“兴”[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栗春娜;汉唐游仙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建伟;宋代《洪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魏娴;话语权的争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黎黎;礼文之美:《礼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子慧;汉唐两代灾荒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1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61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