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五刑不如一耻”——先秦时期刑法观念的一个特色

发布时间:2018-04-18 14:44

  本文选题:象刑 + 五刑 ; 参考:《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03期


【摘要】:上古时代"刑"起源于对于罪过的处罚,这种处罚最初不是《尚书·尧典》等所说的"五刑",而是作为道德惩诫的"象刑",它只是氏族内部的一种教化方式。《尚书·吕刑》篇所讲周代的"刑"是周初"义刑义杀"的体现,其所说明的是古代社会初期并不规范的刑罚。浸润着传统的道德精神与伦理规范的周礼支撑着周代社会的稳固,而刑罚只是其末节,而非主体。和"象刑"一样,将刑纳于其中的周礼,以激发人的耻感与社会责任感为宗旨,它是弱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先秦时期"刑"的这种以教化为主线的情况,完全适应了以氏族为主体的古代社会需要。
[Abstract]:In ancient times, "punishment" originated from the punishment of sin,At first, this punishment was not the "five punishments" as described in "Shang Shu Yao Dian", but as a moral punishment and admonition. It was only a form of enlightenment within the clan. The "punishment" of Zhou Dynasty, as described in the Book of Shang Shu, Lu Xing, was the early Zhou Dynasty.The embodiment of "criminal justice",Its explanation is the ancient society early stage does not regulate the penalty.Zhou Li, which infiltrates the traditional moral spirit and ethical norms, supports the social stability of Zhou Dynasty, and punishment is only the last part, not the subject.Like "punishment",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weaken social contradictions by accepting punishment in Zhou Li, aiming at inspiring people's sense of sham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In the pre-Qin period, the "punishment" with enlightenment as the main line completely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ancient society with the clan as the main bod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D929;D9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说与宋元法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2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韩秀桃;民国时期兼理司法制度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杨绍滨;北洋政府平政院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8 柳岳武;;南京国民政府看守所制度研究[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9 魏文超;;宋朝时代变迁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变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陶有云;;论法学教学情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邹兆辰;;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史学方法的进步[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宋春香;周庆春;;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严奴国;刘恒;陈长均;;关于调整检察院组织法结构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8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景蜀慧;;魏晋重实之风浅议[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李学勤;;商末金文中的职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勋;南京国民政府监狱行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磊;我国死刑执行制度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銮;元代地方监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宝来;海峡两岸淫秽犯罪新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晁福林;我国文明时代初期社会发展道路及夏代社会性质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健;论象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2 王小健;象刑与五刑[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张海峰;;“象刑”辨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4 刘扬;;象刑——大夫违礼行为的制裁方式[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罗家云;;南诏国刑罚方式论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6 杨鸿雁;耻辱刑刑种试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徐娜;《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评介[J];北方论丛;1995年01期

8 吴平;我国古代的耻辱刑[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姜晓敏;班固“法自然”观初探[J];政法论坛;2000年04期

10 关晓丽;《周礼》司法制度中所见的氏族制残余[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尉琳;中国古代耻辱刑与传统耻感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2 汪律师;银行是否应承担责任[N];中华建筑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国泉;西周时期的德政与司法选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凯;中国古代耻辱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2 李玲玲;先秦教育刑思想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霍星辰;中国古代耻辱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8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68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