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死给”现象中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
本文选题:“死给”现象 + 彝族习惯法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10期
【摘要】:"死给"作为彝族地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国家法和彝族习惯法对此都有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彝族习惯法作为该民族历经千百年发展而得的产物,至今仍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彝族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推进彝族地区的和谐与法制建设,就不能忽视彝族习惯法的影响力和其对国家法的补充作用。因此,从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对"死给"现象的不同界定入手,分析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二元并存的成因,并进一步基于"死给"现象来进一步的探讨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互动路径。
[Abstract]:As a unique social phenomenon in Yi nationality area, the state law and the customary law of Yi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this phenomenon. The customary law of Yi nationality, as the product of its development for thousands of years, still has a strong vitality and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people of Yi nationality area. If we wan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y and legal system in the Yi region, we can not ign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Yi customary law and its supplementary role to the national law. Therefore, starting with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the "death to death" phenomenon in the customary law and the state law of the Yi nation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dualistic coexistence of the customary law and the national law of the Yi nationality. And further based on the phenomenon of "death to giv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Yi customary law and national law interactive path.
【作者单位】: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金全;李剑;;简论凉山彝族的“德古”调解制度[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2 赖静;王友平;;凉山彝族习惯法探析——以普雄地区习惯法为重点的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3 马林英;张洁;;彝族本土刑法与国家刑法的司法实践对比分析——以凉山彝族农村人命案司法实践为例[J];民族学刊;2012年03期
4 张邦铺;刘奕;;关于凉山彝族“死给”现象的法社会学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闫文博;邢巍巍;;法律冲突与理性选择——“死给”现象中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动[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民;;论“德古”调解程序[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2 唐文娟;;构建民族地区社区调解机制的若干思考——以四川凉山彝区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3 安静;;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法律秩序研究——以藏民族地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4 张邦铺;;论彝族“德古”文化的意义及其规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4年00期
5 张邦铺;;论凉山彝区法院民事调解工作的优化——以聘“德古”为特邀人民陪审员为契入点[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于君刚;;凉山彝族婚姻习惯规范的法文化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8期
7 李军;;对少数民族纠纷协助调解人的若干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30期
8 贺玲;;彝族民间德古调解在劳动争议纠纷解决中的适用研究[J];民族学刊;2011年02期
9 冯露;;彝族地区“人命案”刑事司法的最佳本土模式——读《彝族本土刑法与国家刑法的司法实践对比分析》一文有感兼与马林英教授等商榷[J];民族学刊;2012年04期
10 王华;;彝族民间调解和人民调解的关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勇;竞争与合作:凉山彝区民间调解与国家司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罗涛;默会之“法”[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广安;对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初步研究[J];比较法研究;1988年02期
2 张邦铺;;实现彝族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律制度的良性互动——基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实证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许章润;;“习惯法”的当下中国意义[J];读书;2009年10期
4 殷秀峰;李剑;;简论彝族习惯法的四个特征[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3期
5 张殿军;;罪刑法定视域的少数民族习惯法[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陈金全;李剑;;简论凉山彝族的“德古”调解制度[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7 赖静;王友平;;凉山彝族习惯法探析——以普雄地区习惯法为重点的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5期
8 李永勤;;彝族习惯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马林英;张利平;;凉山彝区本土司法实践现状——以越西县的调查分析为例[J];民族学刊;2011年06期
10 张晓萍;;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10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进;当代彝族社会转型与彝族企业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11期
2 廖林燕;;论彝族政治权力的历史变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王美英;吉木哈学;;浅谈彝族“玛木”的伦理思想与归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白兴发;彝族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学术探索;2003年06期
5 蔡华;;凉山彝族嫫尼现状调查[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6 李世康;羊与彝族社会的关系[J];思想战线;1999年04期
7 王菊;;凉山彝族社会性质的学术论争的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8 王广川;;彝族人的风尚[J];西部学坛;1994年01期
9 余舒;;彝族丧礼的礼物馈赠研究——以威宁县浆子林村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李德虎;薛景;;21世纪彝族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罗昆;杨玲;;论彝族“圣祖合一”的历史观[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3 蔡华;;试论彝族民间宗教与彝族地区发展[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4 王明贵;;彝族服饰演变原因探微[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5 朱崇先;;《云南昆明西郊彝族生活图谱》述略[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6 白明云;吉庆;;火把节是彝族重大祭祀性节日[A];风从民间来:“追寻中国梦”采风文论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吉洛打则;彝族谱牒[N];凉山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赵川东;阿诗玛:从传说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本报记者 王婧姝;彝族演奏文化的“第一提琴”[N];中国民族报;2006年
4 苏迎华 杨达军;彝族傩戏珍存及虎文化[N];楚雄日报(汉);2011年
5 ;领略彝族风情 拥抱山水阳光[N];四川日报;2006年
6 ;问君能有几多策[N];凉山日报(汉);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成生;彝族医药之花开遍大西南[N];云南日报;2000年
8 李荣祥;楚雄彝族水文化漫谈[N];楚雄日报(汉);2009年
9 田 夫;尚黑崇虎民族的史诗[N];西部时报;2005年
10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2 罗艳;解读凉山彝族死给事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清;彝族教育与要不要跟的现代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福军;社会变迁中的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把红梅;楚雄彝族十二兽舞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周丽华;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符号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5 曹志杰;云南巍山彝族祭祖仪式的考察与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0年
6 孙晓英;彝族人文图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明菊;彝族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徐缙;腊罗巴文化在彝族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传承中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2年
9 阿苏克的莫;凉山彝族农耕文化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顾尔伙;彝族“克智”传承机制及其教育学意义[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6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85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