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合法性的公共之维——基于历史类型的考察
本文选题:合法性 + 公共性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公共性是法律合法性得以证成的必要条件,这一诉求既体现在学理上,也反映在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合法性的求证当中。在原始社会,法律合法性与公共性处于一种相互伴生的关系;古代法律的合法性则借助于人们共有的道德或宗教披上了神圣的公共性外衣;对于现代法律而言,其合法性的公共之维不仅在理念上被大肆弘扬,而且在现实中公共性的范围和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过它在实质上具有口号式宣称的意蕴。法律合法性的公共性维度,关涉的是人的平等问题,唯有获得一种事实上的公共性,法律的合法性才能得以有力的证明。
[Abstract]:Publicity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legal legitimacy to be proved, which is reflected in both academic theory and legal legitimacy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types.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the legality of law and publicity are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legitimacy of ancient law, on the other hand, is covered with sacred publicity by virtue of common morality or religion. The public dimension of its legitimacy has not only been greatly promoted in concept, but also the scope and content of publicity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in reality, but it has the meaning of slogan declaration in essence. The public dimension of legal legitimacy is concerned with the equality of human beings. Only by obtaining a kind of de facto publicity can the legitimacy of law be proved.
【作者单位】: 盐城工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1SJD820023)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东东;;哈贝马斯公共性范畴的嬗变[J];东岳论丛;2012年01期
2 邓曦泽;;正德利用厚生:从政治合法性到儒学公共性[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熊伟;;面向法律正当性基础重构的公共理性[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4 任剑涛;;公共与公共性:一个概念辨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6期
5 梁兴国;;法的起源:国家性、伦理性、公共性及其它[J];政治与法律;2010年08期
6 袁祖社;;“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莫伟民;西方法哲学的近现代转型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8 郭湛;王维国;;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J];哲学研究;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姚磐;;浅谈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淼;;权力、传统与村落治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政治图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张京靖;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黄湘平;政府公信力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兴隆;从复仇到该当——报应刑的生命路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詹中原;;公共政策问题建构过程中的公共性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4期
3 陈峗;中国现代性意识中的社会范畴及其公理意识形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邓曦泽;;自我观与自他观——“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张力;当代公用物法律关系的演变及其公用性的保持[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6 史云贵;;现代社会中的理性与公共理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7 贾英健;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和话语伦理思想[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史蒂文·马西多;李石;;公共理性的国内语境与全球视野:合法性、多样性与政治共同体[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1期
9 周国文;;公共理性下的公民伦理——兼论罗尔斯《万民法》中的公民伦理思想[J];人文杂志;2007年03期
10 邓曦泽;;论“中国哲学”的意义困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峰苓;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江涛;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冬艳;;论公共行政权力的基本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刘东杰;;公共政策与党执政的合法性[J];唯实;2010年03期
3 梁子贤;;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4 谢金林;;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伦理精神的核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樊红敏;;县域政权建设:双重任务和实现路径[J];领导科学;2010年26期
6 赵东海;公共管理领域的价值体系重构[J];新视野;2005年04期
7 刘东杰;李哲;;缘起于合法性要求的政策参与分析[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刘东杰;;简论政策公共性的价值及规范途径[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徐敏宁;刘东杰;;浅析政策参与对政策公共性的规范作用[J];科学与管理;2007年02期
10 刘东杰;;缘起于公共性要求的行政人格塑造[J];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王琪;;公共行政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肖东方;;公共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导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俊选;;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立荣;明英文;;“公共性”语境下的政府危机公关创新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崔旺来;;海洋管理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翼;;和谐之道——城市规划公共传统的回归与复兴[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慧军;;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与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的完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景鹏;;总序[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9 ;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张琴;周红芹;;探析公共性对政府行为的双重效用[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黛;财政收入全年望破5万亿 公共性待“做实”[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唐觐英;从女记者的“夹缝”之难说起[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马九器;取消公路收费站是向公共性的归位[N];中国商报;2007年
4 王丽萍;浅谈哲学范畴中人类生活的公共性与自利性[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5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的自主性与公共性的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李强;公共性是社会建设的大问题[N];贵阳日报;2011年
7 方虹;从公共性角度透视大剧院运营困境[N];中国财经报;2007年
8 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社联科研处处长 徐中振;培育“积极社会”公共性领域[N];解放日报;2010年
9 夏祖军;公共性日益体现[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叶锋邋肖春飞;黄金周:“黄金”味见淡“民生”味渐浓[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蕾;从强公共性到弱公共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明洁;当代中国文化建筑公共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马青;县域内义务教育管理公共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雨丹;言论差异与媒体公共性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2年
7 朱国伟;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探求[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李宏亮;论“公共人”的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军;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合法性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爽;论进一步强化我国政府权力公共性的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薇;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流失与防治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黄晶;当代中国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法治国家建设[D];吉林大学;2007年
4 袁蓉其;论我国电子政府之公共性[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青青;论中国公共频道“公共性”的强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程露;博物馆的公共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D];厦门大学;2008年
8 王媛;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报道看专家群体的公共性[D];西北大学;2011年
9 裴利萍;论市场经济对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性的侵蚀及其救治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治文;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公共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14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1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