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近代自然科学对法学的影响——以17、18世纪理性主义法学作为考察重点

发布时间:2018-06-09 04:44

  本文选题:自然法 + 几何学 ; 参考:《法学评论》2014年05期


【摘要】:近代自然科学的空前发展改变了普遍持有的关于物理世界的本质、甚至关于真实知识的本质的看法。遵循"几何学模式"或"几何学精神"在那个时代几乎是所有哲学家的一个理想。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的发展同样也对法学的成长提出挑战。最早按照自然科学方式来思考法学的学者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法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在他之后,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及其追随者也尝试运用数学(几何学)方法研究法学,他们的理论为后世法典编纂和法学理论(比如19世纪的德国历史法学派的理论)提供了前提条件。然而,自然科学作为方法论和知识范式深入地进占法学的领地,还需要假以时日,它必须受到更多的专业法学家们的重视,由此,才能逐步形成"有方法意识的体系性法学"。
[Abstract]: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natural science has changed the widely held views on the nature of the physical world and even on the nature of real knowledge. Following the "geometry model" or "geometry spirit" was an ideal for almost all philosophers at that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especially mathematics) also challenges the growth of law. The earliest scholars to think about law in a natural science way were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a 17th-century German philosopher, jurist and natural scientist, and after him, Christian Wolfe and his followers also tried to use mathematical (geometric) methods to study jurisprudence, which provided a prerequisite for the codification and jurisprudence of later generations (such as the German School of Historical Law in the 19th century). However, natural science, as a methodology and knowledge paradigm, still needs time to go deep into the domain of law, and it must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y professional jurists, so that "systematic law with method consciousness" can be gradually formed.
【作者单位】: "2011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学成长中的方法与知识谱系”(项目编号:14ZDA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舒国滢;;欧洲人文主义法学的方法论与知识谱系[J];清华法学;2014年01期

2 舒国滢;;评注法学派的兴盛与危机 一种基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考察[J];中外法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洪宪;彭文华;;德、日犯罪论体系之利弊分析[J];刑法论丛;2009年03期

2 陈荣飞;肖敏;;犯罪本质新界说[J];刑法论丛;2011年02期

3 贾健;;哲学本体论视角下的刑法民意“在场”[J];刑法论丛;2012年01期

4 孙伟红;;卢梭宗教思想三题[J];欧美文学论丛;2010年00期

5 王寅;;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6 刘兆林;;洛克的语言观及其影响[J];外语学刊;2009年01期

7 李俊峰;宋广文;;试论心理学研究的人文关怀取向[J];心理研究;2008年02期

8 王玉宝;;社会资本的运行机制分析——从交往行为理论的角度[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2年01期

9 张树旺;刘素菊;;论科学与艺术在管理学研究中的意蕴[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9年01期

10 刘训练;;马基雅维利与古典共和主义[J];政治学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3 邓华;;略论机械自然观的内涵及其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5 黄力之;;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世俗性与超验性[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姜金良;郑晓剑;;民法视域内的国际迁徙问题[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楚德江;;论我国有效政府模式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科雄;;公共服务:主观与客观之间[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尚杰;;从“论证性的哲学”到“描述性的哲学”——由超越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二分法”所想到的[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俊;;公私利益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动态有效性:经济思想史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岚;《苏菲的世界》:多面体折射下的人生呈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舒国滢;;西方古代修辞学:辞源、主旨与技术[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舒国滢;;决疑术:方法、渊源与盛衰[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洪汉鼎;诠释学与修辞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舒国滢;;西塞罗的《论题术》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4期

5 舒国滢;;亚里士多德论题学之考辨[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舒国滢;;“争点论”探赜[J];政法论坛;2012年02期

7 舒国滢;;评注法学派的兴盛与危机 一种基于知识论和方法论的考察[J];中外法学;2013年05期



本文编号:1998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98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