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比较研究——以维吾尔族继承习惯法为例
本文选题:国家法 + 习惯法 ; 参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在我国,民族法是国家制定法的一部分,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习惯法具有区域性特征,少数民族习惯法效力上不仅具有区域性,而且还具有民族性特征。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关系表现在多层次的国家法与维吾尔族继承习惯法在继承人范围、顺序、遗嘱自由等具体制度方面,既具有共同点,又存在显著差别。
[Abstract]:In our country, the national law is a part of the state law, and the customary law is the sum of the codes of conduct independent of the state law. Customary law ha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ority customary law has not only regional but also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law and customary law is manifested in the multi-level national law and Uygur inheritance customary law in the scope of heirs, order, will freedom and other specific systems, both have common ground,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法、习惯法和宗教法的关系及国家法优先效力调查研究”(13YJC820001) 新疆大学校院联合项目“少数民族继承习惯法调查研究”(0702043221)
【分类号】:D9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邹渊;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4期
2 拜合提亚尔·吐尔逊;现代农村维吾尔族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及家庭功能初探[J];西域研究;2005年03期
3 张文香;;论民族法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向玉;;市场经济因素影响下的黔东南苗族习惯法变异与流失——以凯里周边两个苗族乡区标志性人和事物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2 高其才;;传承和弘扬:瑶族习惯法在人民调解中的运用——以广西金秀一起相邻排水纠纷的调解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彭荆轩;;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公共权益[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6期
4 管辉;雷娟利;;断裂与整合——澜沧江流域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动态统一[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尚海涛;;会通赔命价制度与恢复性司法之可能性[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林松;;关于我国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J];才智;2010年11期
7 郑彩莲;;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陈卫国;;民族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浦加旗;;彝寨社会秩序解读——从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视角[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缪文升;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现代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斌;;盐业契约中的习惯法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2 朱玉福;;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成就[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3 郭婧;;刍议改革开放30年民族法制建设的成就与挑战[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4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王允武;王杰;;试论人口较少民族权益的法律保障[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6 佴澎;欧阳杉;;少数民族地区突发性事件的法律解决机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7 王佐龙;;少数民族公民意识与藏区治理的文化路径[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8 沈再新;;省际结合部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9 周如南;周大鸣;;情境中性的社会网络与艾滋病风险 凉山地区通过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风险研究[A];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允武;;第二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王楠;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吴勇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陈小华;西双版纳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游志能;民族习惯法的经济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文香;蒙古族习惯法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大华;;中国民族法学:历史、现状与展望[J];法学家;1997年04期
2 吴大华;试论民族法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1期
3 杨秋华;民族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J];河北法学;2004年09期
4 吴宗金;论民族法学[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03期
5 方慧,朱琼芳;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民族法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6 田成有,阮凤斌;中国农村习惯法初探[J];民俗研究;1994年04期
7 周勇;;习惯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历史地位[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04期
8 徐中起;民族法研究的理论意义[J];思想战线;1994年04期
9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10 彭谦;再论民族法学的构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朝霞,黄红艳;论我国遗嘱自由之完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任祖荣;论共同遗嘱[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张淞;;共同遗嘱中的两难抉择及立法探讨[J];现代交际;2012年08期
4 曲润富,楼晓;夫妻共同遗嘱不得限制一方的遗嘱自由[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5 袁仕友;;我能否变更自己的遗嘱[J];长寿;2006年07期
6 郭越;夫妻共同遗嘱质疑[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7 河流;论遗嘱自由之限制[J];河北法学;2000年02期
8 范海燕,栗志明;论遗嘱自由的限制[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沈幼伦,孙霞;论遗嘱自由与尊重社会公德——兼谈某“第三者”遗赠纠纷案[J];法学论坛;2002年03期
10 杨成良;公证遗嘱效力优先性质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夏秀渊;;试论对遗嘱自由的限制[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达林;怎样设立遗嘱[N];法制日报;2002年
2 陈立烽 叶文炳;电脑打字遗嘱有效[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本报通讯员 郭敬波;打印的遗嘱引发法律争议[N];工人日报;2011年
4 梅海洋;共同遗嘱应有限肯定[N];江苏法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吉斌;公证遗嘱不应具有当然优先效力[N];法制日报;2013年
6 石景山区法院 董妍;遗嘱自由的底线在哪里[N];北京日报;2013年
7 段春梅 陆俊芳 熊要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不符形式要件但系遗嘱人真实意思的遗嘱应有效[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戴娟;对我国遗嘱自由进行适当限制的立法思考[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遗嘱为证,缘何依然败诉?[N];广东科技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娜 实习生 张美橙;难以继承的遗产[N];云南政协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刚;遗嘱自由及限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马骏;夫妻共同遗嘱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3 贺轩;遗嘱自由及其限制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4 叶朋;论遗嘱自由及限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孙威;论遗嘱自由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聂闰华;论遗嘱自由与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杨环;遗嘱自由限制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李洪杰;论遗嘱自由原则[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王q逝,
本文编号:2035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3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