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0 11:25

  本文选题:高利贷 + 超经济强制 ; 参考:《经济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本文利用清代1732—1895年间刑科题本中的近5千件命案记录,对民间借贷双方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在借贷纠纷引发的命案中,一旦借贷利率高于零,被打死方为贷方的概率超过借方,而且利率越高,贷方死亡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这说明一旦发生债务违约,贷方对包括生命风险在内的违约成本是不对称地更高。这一发现不仅与传统"高利贷剥削"论和放贷者"超经济强制"论的推断相反,而且从人命风险等交易违约成本的角度说明传统高利贷的成因。如果忽视契约执行时可能的暴力冲突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人们可能难以完整解释民间借贷的高额利率。另外,本文也发现,对高利贷的道义批判可能加剧了借贷纠纷中的极端冲突。上述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当下的民间金融改革。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nearly 5,000 records of death cases from 1732 to 1895, and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folk loan and loan. Studies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a loan dispute, once the lending rate is above zero, the probability of being kille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orrower, and the higher the interest rate, the more likely the lender will die. This suggests that in the event of a default, the cost of default, including life risks, is asymmetrically higher. This finding not only contradict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usury and the theory of super economic compulsion of lenders, but also explains the cause of traditional us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st of transaction default, such as the risk of human life. It may be difficult to fully explain the high interest rates on private lending if the risk premium required by possible violent conflict in the execution of the contract is ignored.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moral criticism of usury may aggravate the extreme conflict in loan disputes. The above findings help peopl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private financial reform.
【作者单位】: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利率的变动与金融市场发展:一项历史计量与制度分析”的资助,项目批准号为70928002
【分类号】:K249;D929;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兴良;;论发放高利贷罪及其刑事责任[J];政法学刊;1990年02期

2 温锐;民间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以20世纪初期(1900—1930)赣闽边区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3 彭凯翔;陈志武;袁为鹏;;近代中国农村借贷市场的机制——基于民间文书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畅;耕畜借贷与农业经营——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2 池子华;流民与近代盗匪世界[J];安徽史学;2002年04期

3 陈向阳;近世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再讨论[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4 蔡晓荣;晚清中外船碰问题探论[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5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6 赵崔莉;区域社会史的新范式——《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评介[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7 史全生;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与形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8 徐畅;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典当三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9 朱琳;明清徽州女子婚龄浅探——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10 彭南生;饶水利;;简论1929年的《工厂法》[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慧卿;王壬;;城市社区社会服务的内卷化趋势与发生机制——来自广州市3条街道的个案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游海华;;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苏少之;常明明;;建国前后人民政府对农村私人借贷政策演变的考察[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丹莉;;统购统销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辛逸;;农村人民公社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绍华;;再论林则徐“禁烟运动”[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东勋;;内陆传统农区的市场化转型与工业化启动机制[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唐巧天;;从埠际贸易看近代上海多功能经济中心性质——以外贸中心与工业中心发展为主[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滨下武志;朱荫贵;;19世纪后半期外国银行操纵中国金融市场的历史特点——及其与上海金融危机的联系[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10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7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论战时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战争资源的掠夺(194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艳;青岛的金融业与近代化(1897-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勇;抗战时期国统区农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唐友雄;演进中的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效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田苗苗;对赣闽边农村民间借贷利率的再认识[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耿阳;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1953-1958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叶东;九江口岸贸易及其对城市近代化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龚燕芬;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下的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锋,董旭操;中国民间金融利率———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再认识[J];当代财经;2004年09期

2 李金铮;政府法令与民间惯行:以国民政府颁行“年利20%”为中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温锐;民间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以20世纪初期(1900—1930)赣闽边区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4 王天奖;近代河南农村的高利贷[J];近代史研究;1995年02期

5 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6 温锐;试论党在中央苏区土地革命中划分阶级的标准[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7 李金铮,邹晓f;二十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的新探索[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8 方行;清代前期农村的高利贷资本[J];清史研究;1994年03期

9 郭蕴静;略论清代商业政策和商业发展[J];史学月刊;1987年01期

10 李金铮,邓红;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合作社的借贷活动[J];史学月刊;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志刚;;民间借贷与乡村社会秩序——以民国云南为中心的考察[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茅于轼;;到底如何看待民间借贷[J];山西青年;2011年09期

3 马继洲;;我国穆斯林民间借贷发展探析[J];伊斯兰文化;2013年01期

4 陈辰;;关于明代民间借贷的几点讨论[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5 安尊华;;略论民国时期清水江下游地区的民间借贷——以天柱县高酿镇木杉村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03期

6 郑永福;李道永;;清末民初民间借贷中的民事习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张瑛;民间借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姚志成;民间借贷[J];中国档案;1999年08期

9 峥嵘;;小城民间借贷的疯狂末路[J];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1年11期

10 罗滢;;民间借贷:带刺的玫瑰[J];中国西部;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关于民间借贷发展现状及强化监管制约的思考[A];财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第五辑)[C];2013年

2 游海华;;债权变革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秩序——以中央苏区革命前后的民间借贷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李春;;关于民间借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4 赛娜;杜静然;;鄂尔多斯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艮喜;;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调查报告[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6 岳彩申;;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7 席月民;;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8 刘中杰;;民间借贷、法律规制与社会转型——兼论我国金融现代化之惑[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9 刘志伟;;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规制——以风险的类型化为视角[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10 岳彩申;;民间借贷的激励性法律规制[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蕴邋通讯员 岳改枝;民间借贷的“堵”与“疏”[N];金融时报;2007年

2 谢文军;欠发达地区民间借贷问题初探[N];农民日报;2009年

3 龚 震;民间借贷亟须步入正途[N];中国工商报;2004年

4 梁艳芬 张秋旺;民间借贷日趋活跃[N];证券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卫建萍 本报通讯员 管弦 方遴 黄懿清;民间借贷:对簿公堂何其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何三保 苏华楠;民间借贷迅速兴起 存在问题亟需关注[N];临汾日报;2010年

7 李坚;民间借贷何以正名[N];东莞日报;2011年

8 记者 胡萍;规范民间借贷应疏堵并举[N];金融时报;2011年

9 周德文 刘兴成;吴英案考验民间借贷的前途[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10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席月民;民间借贷的困境缘于立法滞后[N];经济参考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春宇;我国民间借贷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年

2 李道永;民国时期民间借贷习惯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俞如先;清至民国闽西乡村民间借贷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蒙蒙;中国西部地区农村牧区民间借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剑;近代天津民间借贷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王静;涉农经济组织融资信用与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昆;当前中国民间借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治轶;鄂尔多斯民间借贷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陈皓;民间借贷的意思自由和国家强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聚伟;对我国民间借贷相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韦熙;中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和出路[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车泓;民间借贷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孙莹;关于我国民间借贷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徐燕青;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范的完善[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淑贞;论我国民间借贷的规范化[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铁坤;民间借贷的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4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44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