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宪章》成因考
本文选题:《大宪章》 + 中世纪英国 ; 参考:《法学家》2017年01期
【摘要】:诞生于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八百多年来饱受赞誉和争议。贬之者谓其"不过是人们心中一部古老的封建法律",褒之者则誉其为西方宪政、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滥觞。从1215年的危机与《大宪章》的签订,以及催生《大宪章》的政治、宗教、财税与司法等因素之角度分析,可知《大宪章》的诞生是中世纪英国各种偶然事件与必然社会发展之多种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对比同时期的中国、俄罗斯、法国,《大宪章》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社会基础,具有不可复制性。《大宪章》的"神话",部分在于其63条文本的解释潜力,部分在于中世纪英国的特殊国情,其本质是国家治理中各种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这是《大宪章》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受欢迎的原因,也是其永恒的价值所在。
[Abstract]:The British Magna Carta, born in 1215, has been acclaimed and controversial for more than 800 years. The derogators call it "only an ancient feudal law in people's hearts", while those who praise it are the origin of Western constitutionalism, democracy, rule of law and human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isis of 1215 and the signing of the Magna Carta, as well as the political, religious, fiscal and judicial factors that gave birth to the Magna Carta,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birth of Magna Carta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ous accidental events and inevitable social development in medieval England. Compared with China, Russia, France, and Magna Carta of the same period, the Magna Carta has uniqu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foundation, and it has the inreplicable nature. Part of the "myth" of the Magna Carta li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potential of its 63 texts. Part of it lies in the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of medieval England, whose essence is the restriction and balance of various powers in national governance. This is the reason why Magna Carta became popular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gna Carta to the modern bourgeois revolution, and the eternal value of Magna Carta.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大项目“法律文明史”(11&ZD081)第1个子课题“法律文明的起源”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56.1;DD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林;国王请恪守你的诺言[J];领导文萃;2001年11期
2 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仲人;;世界法律(学)信息[J];法治论丛;1992年03期
4 蒋志如;;转型宪政社会的权利风险——以英国《大宪章》时代的权利为中心的分析[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0期
5 姜登峰,董春华;英国《大宪章》人权思想的启示[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陈灿;;试论《大宪章》对英国政治民主和商业社会发展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阎照祥;;《大宪章》的重读和思考[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05期
8 ;英国《大宪章》63条的规定[J];南风窗;2004年01期
9 陈书成;;《大宪章》对英国宪政的影响——兼论《大宪章》现象对我国宪政建设的启示[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蒋志如;;偶然事件对宪政制度变迁的意义——以《大宪章》事件为例的分析[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黎 宏;英国《大宪章》:神话与历史事实[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葛峰;“因税之名”的《大宪章》[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中国比较法学会副会长 郝铁川;不能过高评价英国《大宪章》[N];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郭学明;《大宪章》的起源与启示[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上海师范大学 崔宜明;也说英国《大宪章》[N];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中英财产保障相差800年?[N];济南日报;2012年
7 资中筠 学者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前所长 前《美国研究》主编;说不尽的大国兴衰[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石玉;“宪政”究竟啥意思?[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秋风;英国的突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秦海波;英国早期议会:加强王权的工具而非“主权属于民族”的标志[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齐越;清末《钦定宪法大纲》与英国《大宪章》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2 易凌飞;1215年缔结的《大宪章》:旧制度,,新统治[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80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080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