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法律语言的多样性及其法治意义
本文选题:法律语言 + 模糊语义 ; 参考:《人民法治》2016年05期
【摘要】:在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中,法律语言的确定性常常是相对的,由于法律语言模糊性的客观存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模糊性法律语言有多种表现形式,在积极呼应法律明确性的基础上能够为法治提供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保障,有助于体现法治的人性基础,表达法治的人文关怀。
[Abstract]:In the legal text and judicial practice, the certainty of legal language is often relative, and the uncertainty caused by the ambiguity of legal language is inevitable. Fuzzy legal language has many forms of expression. It can provide st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for the rule of law on the basis of actively echoing the clarity of law. It is helpful to embody the human found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o express the humanistic concern of the rule of law.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分类号】:D90-0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申;我院即将召开“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与修辞国际研讨会”[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田申;“应用语言学:法律语言与修辞国际研讨会”召开[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彭京宜;聚合、组合及其他——论法律语言的修辞原则[J];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陈木逢;论法律语言的词语锤炼[J];政法学刊;2001年03期
5 罗红霞;对简化法律语言可行性的探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贾蕴菁;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应相异析[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邵健;法律语言特点的辩证体现[J];山东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8 谢宏滨;;法律语言的浅析:从语意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出发[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9 廖美珍;第六届国际法律语言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召开[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3期
10 胡军,王维民,唐咏雪;法律语言的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生;;法律语言的特点与理解[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贾蕴菁;;关于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关系的思考[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林晶;;从系统功能语法看中英法律语言的异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彭丹云;;论模糊性语言在法律实践的运用[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7 黄亚珍;赵晓林;;模糊性法律语言对裁判的影响及其转换——以刑事审判中的应用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咸鸿昌;;英国法律语言的变迁及其启示[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大学的兴起与法律教育[C];2013年
9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10 武艳艳;孙昊;;浅析法律语言的准确性—一个比较的研究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何燕;检验检疫人员应正确运用法律语言[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2 记者 唐亚南;法律语言研究会成立大会举行[N];人民法院报;2008年
3 北平;“使用法律语言的人越多,国家离法治就越近”[N];检察日报;2011年
4 许章润;我们需要怎样的法律语言[N];法制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张国香;法律语言的人文性与规范化[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姚宏科;法律语言的温度[N];法制日报;2013年
7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 李凯;法律语言:通俗化与术语化并重[N];检察日报;2013年
8 李郁;我国建成首个法律语言语料库[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9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李飞;法律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区分[N];检察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林燕;法律语言:专业化还是通俗化[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军民;萌芽期的现代法律新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清;法官庭审话语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青;法律语言中模糊现象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李玉崇;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消除[D];宁波大学;2008年
3 张慧莲;法律语言的模糊性与确定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晗;法律语言的类比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霍政欣;法律语言与法律文体翻译[D];广西大学;2002年
6 叶春花;法律语言的规范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秦续姣;法律语言中模糊语的语用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嘉风;数字在法律中的使用[D];苏州大学;2015年
9 李丽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英译项目报告[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吴海红;论法律语言的模糊性[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4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10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