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法律教育与法理学谱系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eg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modern jurisprudence thoughts and methods, and American native jurisprudence is the practical and intellectual response of American society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law. Legal educ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is intellectual response process. With the shift of modern law education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to Harvard, Yale, Chicago and other law schools, modern jurisprud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experienced Randall's tradition of legal science and legal re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science, process jurisprudence and law and economics, a modern jurisprudence pedigree with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formed.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西方法理学研究”(11JHQ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项目“中国法治的现实主义转型研究”(YWF-13-D2-RW-3)的支持
【分类号】:D90-4;G649.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胜;;从国际法的视角看民族自决与台湾前途[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黄文艺;赵大千;;宪政视野中的美国劳动权理念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郭春涛;试论宪法惯例的效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梁卫华;;中国的宪法惯例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朱旭东;杰斐逊教育思想的现代性阐释[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6 谭安奎;;实用主义、民主理念与美国进步时代改革——以杜威为中心的考察[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5期
7 唐书明;从自由主义到国家主义——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政治变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薛小林;;乡村社会、士子生业与科举之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陶钟灵;;美国宪政的生成模式——从社会到国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朱卫卿;;论共和主义政治权力观的演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4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5 俞沂暄;国际秩序转变背景下的威尔逊主义:起源、政策和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6 汪建达;在叙事中成就有德性有品格的人[D];浙江大学;2005年
7 张健;新闻自由与经济自由的和谐与悖谬[D];复旦大学;2005年
8 陈世香;行政价值体系的历史——生态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沈莉华;从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光;基督清教与美国政治文化的形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卓然;丹尼尔·韦伯斯特的国家主义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海文;林登·约翰逊政府国内改革再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亚男;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理念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变革[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于惠;麦迪逊宪政思想与苏格兰启蒙思想[D];浙江大学;2011年
5 侯晓林;自治观念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毛菊芳;国际政治道德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洋;美国内战时期政府腐败现象的历史考察[D];辽宁大学;2011年
8 史晓培;北美殖民地时期弗吉尼亚议会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刘梦琳;论美国1798年的《惩治叛乱法》[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汤明;美国联邦法院反垄断判例的历史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家权;;当今中国法律教育的国际比较、问题和挑战及改革的宏观视野[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7期
2 远东,夏莉;美国的法律教育及启示述略[J];煤炭高等教育;1999年02期
3 马丁·契诺克;澳大利亚法律教育的一些问题[J];比较法研究;1998年04期
4 英;;苏联法律教育的发展[J];国外法学;1983年03期
5 费罗斯;汪静;;如何培养法律人材?——美国三年制法律教育面面观[J];法学家;1987年05期
6 ;美国的法律教育——罗豪才同志访美情况介绍摘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7 黄文艺;法律教育四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苗彤彤;浅议“诊所式”法律教育[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王健;中国的J.D.?——评“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J];比较法研究;1996年02期
10 管士寒,刘勤;诊所式的法律教育的起源与发展[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作利;;意大利法律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2 张晓蓓;;温故知新——董必武法律教育思想有感[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张虹;;法律逻辑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及教改思路[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中南大学法学院简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王彬;;浅析我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冯云翔;;对法学教育改革及法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7 李光耀;;论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中南大学法学院简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刘冉冉;;浅析加强我国法律伦理教育[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10 邱远猷;秦璇;;董必武的法律教育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伟一;“时有幽花一树明”[N];法制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邸春艳 实习生 肖玲燕 周映萍;2006,中国“法学院”这一年[N];法制日报;2006年
3 张瑞;让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并行[N];人民日报;2010年
4 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法院 邓高阳;从规则到原则[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魏衍亮;英美法系的借鉴与我国的法律教育和民事立法[N];法制日报;2003年
6 石佰华邋蔡铮;民警法律教育 凶手投案自首[N];法治快报;2007年
7 蒋安杰邋本报实习生 赵丽;法律面对艺术:宽容与限制[N];法制日报;2008年
8 赵擎;共话法学教育实践 同商和谐社会构建[N];绍兴日报;2006年
9 宋世明邋孙敏 陶恩晋 明磊 赵衍红 金维 穆文静;江苏高校法学院系招生情况独家披露[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程汉大;中世纪英国的学徒制法律教育[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慧;英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许庆坤;从法律形式主义到法律现实主义[D];山东大学;2007年
3 冯引如;萨维尼评传[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柯岚;从“坏人—预测论”到经济分析法学[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于晓艺;弗兰克法律现实主义思想根本诉求之探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小明;印度宪法及其晚近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7 孙伟;吴经熊法律实践研究(1917-1949)[D];苏州大学;2009年
8 韩有亨;中韩法学教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蔡永明;清末司法改革的社会考察[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尹超;英美法律教育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爽;我国法律教育职业化导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樊安;当代尔法律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鲁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美德三国法律教育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滕丽;试论法律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毅超;英美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比较研究——从历史的角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李潇雨;法律教育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石磊;民国时期法律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延东;法学院的风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李俊;清末民初广东法律教育浅探(1905~1924)[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马效平;沈家本法律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3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16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