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族群语言平等的法制叙述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ystem in Taiwan is one of the criterions to ju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groups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e language legislation in Taiwan is to affirm and safeguard the equality of languages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to express the equal 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owever,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the Taiwan region and on such important issues as the status of "national language", the common language, and the linguistic status of minority ethnic groups, the legislative activities of the "language benchmark Law" have all ended in failure. The Taiwan authorities can only enact instrumental language legislation in the field of mass transportation, and make up for the way in which language clauses are included in the legislation of single ethnic groups such as the basic Law of the aboriginal people and the basic Law of Hakka.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构建两岸交往关系的法律问题研究”(11BFX08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055;D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E.Haugen;林书武;;语言学与语言规划[J];国外语言学;1984年03期
2 祝捷;;台湾地区客家运动的法制叙述——以“客家基本法”(草案)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红红;;浅谈网络语言的语言规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邬美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言规划研究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吴维旭;;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对台湾政治的消极影响[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祝捷;;台湾地区客家运动的法制叙述——以“客家基本法”(草案)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小克;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语言文字规范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张飞;;面向东盟的广西语言规划探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赵小东;;规范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应对策略[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施春宏;语言规范化应加强理论建设——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读后[J];汉语学习;2001年02期
9 刘政权;;国外政党建设基本态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0期
10 刘晟;;征婚广告中的性别用语分析与规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戴昭铭;;语言功能和可能规范[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施春宏;;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规则本位和语用本位[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2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丽娜;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其松;术语学核心术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赵小东;句法规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明庭权;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湾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樊家和;台湾民主进步党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地位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佟文娟;过程与分析:媒体与台湾政治民主化(1949-2007)[D];厦门大学;2008年
9 李秘;中间权力网络与台湾的民主进程[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肖斌;系统循环与均衡:当代台湾政党政治运行与其两岸政策研究(1986-2011)[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迅;统战工作视角下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秦明星;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新加坡语言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吴维旭;民进党民粹式政治动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和平;普通话轻声字词的规范与轻声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月波;零度偏离理论与网络语言规划[D];南昌大学;2007年
6 赵洪;民进党执政以来的“去中国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旭;十年来台湾报纸中的大陆形象建构(1996-2006)[D];厦门大学;2008年
8 唐铭;试论台湾多党政治的发展[D];外交学院;2010年
9 王丽华;基于几起语言事件的语言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王洋;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叶中;祝捷;;论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法理共识[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2 汤韵旋;;台湾客家人“隐而不显”及其文化危机中的族群反应[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梦;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3年11期
2 吴献斌;;美国在台湾玩翘翘板——在两岸关系和全球战略上,它都显示出对中国的两面性[J];四川监察;1999年10期
3 沈己尧!美国;谈《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J];台声;2000年04期
4 王凤歧;;神圣的原则 崇高的使命[J];实践;2000年04期
5 沃泽明;台湾问题就是民族问题[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6 ;省会各界纪念江主席关于台湾问题重要讲话发表 6周年[J];中州统战;2001年02期
7 黄丽芬;论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继承和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9期
8 江涛;;台湾问题的博弈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帕维尔·卡缅诺夫;;俄罗斯《远东问题》中国的军事政策及台湾问题[J];国际展望;2006年04期
10 张仕荣;;台湾问题是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才俊;;传教士伯驾鼓动美国侵略中国台湾图谋的流产[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阿马杜·瑟库;;尼日尔与中国的关系[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3 叶张瑜;;中共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侯福同;;从香港回归展望台湾问题的解决[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苏城乡;侯德贤;;台湾问题——意识形态视野下的探析[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6 柳成焱;;台湾问题的解决绝对不允许无限期拖延——关于对十六大报告的庄严宣告和中台办国台办发表的“5.17”严正声明的背景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梁严冰;小石;;中共三代领导人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及发展[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8 袁泽高;袁郡忆;;语言多样性与国际间语言平等[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云;;美日台海政策新动向[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10 李鹏;;中美关系战略新定位下的台湾问题[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约瑟夫·博斯科;美报告鼓吹抛弃对台“模糊战略”[N];国防时报;2010年
2 符永康;“骨肉之亲、析而不殊”成为关键词[N];团结报;2011年
3 李炜娜;看到下一个百年的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Bonnie S Glaser本报编译 陈琳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太平洋论坛”的高级成员;美专家预测奥巴马台海政策[N];世界报;2009年
5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台湾问题绕不过去中美要跨越三大障碍[N];南方日报;2011年
6 王群欢 鲍伟;我市举行台湾问题形势报告会[N];湘潭日报;2006年
7 张文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军人要有全球战略眼光[N];中国国防报;2009年
8 ;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在沪举办[N];人民日报;2004年
9 王莉;江泽民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N];人民日报;2004年
10 本报驻安卡拉记者 李玉东;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变化[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育群;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1979-2002)[D];复旦大学;2003年
2 双惊华;约翰逊时期的美国对台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明庭权;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湾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勇;地方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5 金龙河;两岸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巴殿君;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吴伟兴;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8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守明;中国和平崛起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少萍;台湾问题的由来与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沙进朝;中国对外战略的变化对台湾问题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5年
3 谭新全;试析冷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青岛大学;2005年
4 张春燕;中美台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回顾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伊丽;台湾问题的日本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光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D];吉林大学;2009年
7 赵卫华;台湾问题中的日本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自强;试论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台湾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魏晓东;后冷战时期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慧;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中的台湾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本文编号:2305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0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