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外国人在美国担任行政职务的宪法争议--对美国最高法院平等保护案件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11-17 09:43
【摘要】:在美国,外国人是否有权担任行政职务是涉及平等保护的宪法议题。美国最高法院不曾否定公民身份与政治忠诚之间的基本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外国人参与公共治理、融入美国社会的诉求。在一部分案件中,最高法院采用严格审查基准,认为州法不应禁止特定外国人担任一般的非选任性行政职务;而在另一部分案件中,最高法院采用合理性审查基准,认为州法可以禁止特定外国人担任选任性行政职务以及重要的非选任性行政职务。此外,较之于州的立法,联邦立法在这一问题上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司法尊让。然而,最高法院的平等保护分析存在逻辑悖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最高法院对于审查基准的选择完全依赖个案衡量,严格审查基准未能得到一贯坚持;另一方面,最高法院对于审查基准的适用具有明显的结果导向,相关司法论证在很大程度上徒具形式意义。
[Abstract]: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ight of foreigners to executive positions is a constitutional issue of equal protection.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did not deny the basic link between citizenship and political loyalty, but to some extent accepted the appeal of foreigner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governance and integrate into American society. In some cases, the Supreme Court adopted a rigorous review benchmark, holding that state law should not prohibit specific foreigners from holding general non-electiv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In another part of the cases, the Supreme Court adopted the basis of reasonableness review, holding that state law could prohibit certain foreigners from holding elective administrative positions and important non-elective arbitrary administrative posts. Moreover, federal legislation has gained a higher degree of judicial respect than state legislation. However, there is a logical paradox in the analysis of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Supreme Court, which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On the one hand, the Supreme Court's choice of the review benchmark is entirely dependent on individual cases, and strict review of the benchmark has not been consistently upheld;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preme Court has a clear result-oriented 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view criteria, and the relevant judicial arguments are, to a large extent, of form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6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区域与国别研究项目“美国宪法解释方法研究——以推进我国实践为导向的考察”(skgb201607) 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016年度课题国别问题“美国递解出境制度中的外国人权利保障问题研究”(ASC2016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D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民;美国最高法院的民权判决述评(1930-1955)[J];理论界;2003年04期

2 任东来;一本民众的经典 《美国最高法院》译后[J];博览群书;2005年07期

3 钱克锦;美国最高法院之争[J];南风窗;2005年15期

4 侯猛;;美国最高法院对经济的影响力:一个述评[J];法律适用;2006年08期

5 蒋桂仙;;美国最高法院重新支持招生中优待少数民族[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胡晓进;;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与认识[J];美国研究;2008年04期

7 于秀艳;;走进那座法律的殿堂(上)——美国最高法院大厦的考察[J];法制资讯;2009年06期

8 于秀艳;;走进那座法律的殿堂(下)——美国最高法院大厦的考察[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9 赵枫;;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制度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袁传旭;;美国最高法院为什么推翻禁枪令[J];书屋;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炳烁;;美国最高法院的能动主义司法哲学:一个规范性分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2 莫修;;Festo公司诉SKK有限公司案——美国最高法院关于等同侵权的最新判例[A];专利法研究(2002)[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佩娟;美国最高法院强烈批评美国现行专利授权标准[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杜涵;参观者眼中的美国最高法院[N];法制日报;2013年

3 记者 林小春 任海军;美国最高法院再审基因专利案[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何帆;通向美国最高法院的“小册子”[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5 温宪;美国最高法院也呈政治极化[N];人民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程 勇 本报通讯员 江 讯 胡映球;从大别山到华盛顿[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政府不得禁止或限制竞选献金[N];光明日报;2010年

8 ;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加勒比海度假被抢[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李立娟;体育博彩合法化案诉至美国最高法院[N];法制日报;2014年

10 龚刃韧;美国最高法院的另一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炳烁;司法制度的政治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一鹏;《不确定的正义:罗伯茨法院与宪法》节选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汤结;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任命时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崔进;美国最高法院风格与影响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顾寅跃;1937年“宪法革命”与美国最高法院的转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胡艳婷;美国最高法院涉外案件判决对外交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6 李思园;美国最高法院政治化之辨—党派分野、意见分歧与参议院对大法官提名确认投票的再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37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37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d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