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现代启示
[Abstract]:Acquaintance society has a large number of primary relations, there will be primary disputes. If the primary dispute can not be resolved in time, it may develop into a secondary dispute, and then form a new and more intense secondary dispute.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society, the rule of law basically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econdary disputes of "here and now", but sometimes these disputes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resolved, which has also buried the hidden trouble of the greater disputes in the future. However, it is of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view the process of "holography" of reducing disputes that traditional society follows when dealing with disputes, while repairing the primary relationship while trying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new secondary disputes as far as possibl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traditional social dispute resolution has a good enlightenment to the modern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11JJD840005)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子项目《农村流动人口与同城化研究——以社会动员为视角》(13ZHFD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伦斯.M.弗里德曼;傅郁林;;法治、现代化和司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2 范愉;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法律适用;2005年02期
3 王思斌;;中国人际关系初级化与社会变迁[J];管理世界;1996年03期
4 郭星华;曲麒翰;;纠纷金字塔的漏斗化——暴力犯罪问题的一个法社会学分析框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严春友;严春宝;;全息论对系统论与还原论的超越[J];河北学刊;2008年02期
6 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7 刘星;现代性观念与现代法治——一个诊断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3期
8 范愉;;从诉讼调解到“消失中的审判”[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9 储卉娟;;从暴力犯罪看乡村秩序及其“豪强化”危险 国家法/民间法视角反思[J];社会;2012年03期
10 淡乐蓉;;论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及其发展趋势[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亚明;;仲裁不予执行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尹春丽;;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5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6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7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8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9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10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6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9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现U,
本文编号:2376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376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