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美国ADR运动——基于制度史与思想史的双重视角
[Abstract]:The change of 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 and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dispute resolution preference are deeply embedded in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institutiona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mechanism of non-litigation dispute resolution has long existed, and has been obscured or highlighted by the specific social situation in the subsequent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The modern ADR system, which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is the consequence of a series of social changes, such as immigration, labor movement, civil rights movement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ense of the history of thought, the spiritual resources supporting ADR have experienced a shift from the critical theory narration of the left to utilitarian realism, which makes the power of ADR as a "provider of alternative imagination" dispelled, and more into a highly practical tool to "settle disputes and stop disputes". Through the reading of history and ideological hist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 three-dimensional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non-litigation dispute resolu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71.2;DD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2 黄宗智;尤陈俊;;调解与中国法律的现代性[J];中国法律;2009年03期
3 曹清华;;左翼福柯眼中的民众[J];书城;2009年02期
4 熊浩;;本土资源理论儒家的实证困境[J];学园;2008年04期
5 周永坤;;论强制性调解对法治和公平的冲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康晓光;;软力量建设与儒家文化复兴[J];天涯;2007年01期
7 章武生;司法ADR之研究[J];法学评论;2003年02期
8 韩震;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J];新视野;200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迈克尔·利斯;龙飞;;ADR:2020年的全球发展趋势[N];人民法院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子华;;新疆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实践与创新[J];新疆社科论坛;2017年01期
2 康涛;;藏区草山冲突行政调解机制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12期
3 舒天翊;;试论基层大调解的完善[J];法制博览;2016年33期
4 吴忠民;;现代化进程中的妥协与社会矛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5 李瀚琰;;中国法治话语的理论探析与本土法治方言的建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1期
6 李明耀;黄金梓;;我国法院环境能动司法模式及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10期
7 周克放;;少数民族地区司法ADR模式研究——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6年09期
8 安晨曦;;司法文件:法律虚置后的裁判非正式规则——规则供给与文件政治的二重读解[J];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09期
9 汪永涛;陈鹏;;诱导型调解:法院调解的一个解释框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05期
10 兰芬;;法院与社区管理创新的理论和制度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海波;;何以合法? 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J];中外法学;2009年03期
2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J];中外法学;2009年01期
3 郑永流;;道德立场与法律技术——中德情妇遗嘱案的比较和评析[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4 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6年3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6年04期
5 段书臣,刘澍;我国行政诉讼应设立调解制度[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金艳;行政调解的制度设计[J];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7 卢顺珍,陈惠良;论行政调解制度的确立[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俊;论建立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2期
9 周永坤;诉权法理研究论纲[J];中国法学;2004年05期
10 苏力;知识在法律中的力量[J];法学;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世佑;;制度的重要性与制度史研究的基础性——《清代奖赏制度研究》序[J];政法论坛;2007年06期
2 张星久;“小叙事”与大视野──读《中国傣禄制度史》[J];江汉论坛;1998年09期
3 朱大渭;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的开拓奠基之作——《汉唐外交制度史》评介[J];中国史研究;2000年01期
4 韦庆远;有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史的几个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5 徐佩印;经世致用 探源索流——读《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J];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06期
6 ;政治制度史[J];全国新书目;1994年01期
7 刘伟;谭春玲;;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8 朱绍侯;中国古代外交史的创新奠基之作──评《汉唐外交制度史》[J];史学月刊;2000年01期
9 刘后滨;;日常秩序中的汉唐政治与社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周鑫;;人大旁听制度史话[J];法治与社会;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凤云;;清代制度史研究中的两点认识[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凤云;;清代制度史研究中的两点认识[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吴丕;;传统幕僚制度对当代公共管理的启示[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齐惠;古代地方官员选任的制度演变及影响[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建民;科举制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高勇;赵俪生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99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49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