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国传统社会对执法公信力的追求

发布时间:2019-06-18 12:41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专制社会,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开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就如何治理国家提出许多方案,其中不乏具有持久生命力并可供现代借镜的理念与制度:如重视立法,强调法律是天下之大信,无论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要遵守法律规范;国家权力机关只有严格、公平执法,执法的公信力才能确立;统治集团成员只有做守法的表率,法律才能取信于民而具有权威性;要实现司法公正,保证执法的公信力,仅靠官员个人的自觉是不够的,制度保障才是关键。中国传统社会对执法公信力的追求是一贯的。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is an autocratic society. In the course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enlightened politicians and thinkers have put forward many plans on how to govern the country, among which there are many ideas and systems that have lasting vitality and can be borrowed from modern times: if we attach importance to legislation and emphasize that the law is the great faith of the world, both rulers and ordinary people should abide by the legal norms; Only when the organs of state power are strict and fair, the credibility of law enforcement can be established; only by setting an example of abiding by the law, can the law gain authority from the people; in order to realize judicial justice and ensure the credibility of law enforcement, it is not enough to rely solely on th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of officials, and institutional protection is the key. The pursuit of the credibility of law enforce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is consistent.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隋唐监察法制研究》(批准号:13BFX02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先昌;曲家莹;;隋唐监察法律文化论——以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为视角[J];法学;2013年05期

2 艾永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考绩制度及其借鉴[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3 张先昌;隋朝监察制度述论[J];法学研究;2005年02期

4 王人博;一个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对中国法家思想的现代阐释[J];法学论坛;2003年01期

5 裴恒涛;;唐代的录囚制度论析[J];兰台世界;2012年03期

6 叶炜;;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J];史学月刊;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慧;;敦煌、居延简中的“关、戊、iij”[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李相森;;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4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郑德新;“法的起源”不等于“法意识的起源”——兼论关于“法的起源”争论的误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从睡虎地秦简看秦国的内部控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邓国光;;《春秋》与“王道”:先秦学术观念的基本考察[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罗运环;;楚地出土简帛与荆楚文化[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中国5000年法律文明的成功转型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思想摇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王立;;董必武:破旧成功与立新失败[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王立;;只有人民才能提供法制建设的根本动力——由董必武法制拓荒及中颓引发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鲁篱;;我国行业协会运作现状及其法律对策探讨[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震;“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8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毛忠华;程序正义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小南;西汉官吏考课制度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刘守芬,王洪波,姜涛,陈新旺;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文强;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4 季怀银;宋代文职官吏的注官法律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5 艾永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考绩制度及其借鉴[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6 陈景良;试论宋代士大夫的法律观念[J];法学研究;1998年04期

7 郭成龙;;中国古代追求“和谐社会”的法律实践[J];前沿;2009年01期

8 陈玺;;唐代虑囚使职系统的演进与发展[J];求索;2008年01期

9 祝尚书;宋代诸科制度考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龙大轩,原立荣;御史纠弹:唐代官吏犯罪的侦控程序考辨[J];现代法学;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舸;法律公信[J];百姓;2005年08期

2 余子权;执法花絮[J];法律与生活;1994年03期

3 廖迎春;执法花絮[J];法律与生活;1995年02期

4 王利明;依法治国必须加强执法[J];法学;1996年11期

5 刘家玢;试论司法公正的执法保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夏灵;;传统在法治社会中的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7 李建田 ,周波 ,何超群;执法台[J];时代消防;1996年11期

8 温■生,黄华生;关于我国执法现状的思考[J];行政与法;1998年01期

9 王桂云;依法行政是遏制行政执法腐败的关键[J];湖湘论坛;1999年01期

10 姜素红;关于严格执法几个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瑞芳;;论人治、法治和德治[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沈国明;;未来十年,要增强法律的有效性[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黄震云;;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温卓文;;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法治保障[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5 张玮;王兆亭;;责任追究制度若干问题分析[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温卓文;;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法治保障[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王贵林;许涛;张英宇;邹芳玉;邱传毅;矫学成;;俄罗斯的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8 夏祖恩;;《礼记》对基本法理的构建[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振国;;浅议我国公民社会与法治理念[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志;;提高执法公正性对加强法制建设至关重要[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鹏 灌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推进执法规范化 提升执法公信力[N];连云港日报;2010年

2 ;公信力跑哪去了[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远方;“诉讼怪圈”无休止 法院公信力受质疑[N];中国商报;2010年

4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 陈 敦;登记的公信力与第三人权利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金首峰 李益成;从该纠纷看房屋产权证的公信力[N];江苏经济报;2002年

6 左石;让法律法规更具公信力[N];友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 郭振清;疏于“小节”者如何提升公信力[N];工人日报;2008年

8 郑成良;法治公信力与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常鹏翱 李富成;物权公示的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郑成良;法治公信力与司法公信力[N];学习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瑞山;中国传统社会治安思想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明辉;传统中国侵权行为的法律对待[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年

4 夏邦;晚清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顾元;衡平司法与中国传统法律秩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范文山;越南农村管理中的乡规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洪佳期;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游劝荣;法治成本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云福;论美国反垄断国际领域执法的“消极平衡”[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刘巍;我国法律公信力提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春弟;论军巡院的司法与执法职能[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定庆云;法律信仰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及培育[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路彩娟;论孝与法从传统到现代的连接[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杨世超;我国当代民间调解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虞爱娟;传统之礼与现代转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化;试论中国近代典权制度的变迁[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广震;论法律信仰的培育[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林喜芬;基本权实现与权力行使:美国“宪法性刑事诉讼法”的逻辑展开[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1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01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