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8 19:41
【摘要】:本文试图构建一个适合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为了达成这一理论目标,将通过五个部分来论述这一问题。首先,要对法律原则的涵义有一个界定或者说是认识,因为这是法律原则适用的前提性条件;其次,是对法律原则适用的场域和条件进行研究;第三,在确定了法律原则可以适用的场域,以及适用所要满足的条件之后,就进入了具体的法律原则适用方法,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类型化的方法;第四,要关注的就是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之二则是衡量的方法;第五,提出了本文的结论,即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应该是类型——衡量模式。本文的采用比较的方法和个案分析的方法,从法教义学的视角对法律原则的适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从语义学的角度界定了法律规范的含义,使之能够容纳法律原则成为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法律原则的结构。二是区别了法律原则起作用的场域和作为裁判规范的场域,并归纳了法律原则成为裁判规范所要满足的四个条件。三是系统梳理了作为法律原则适用方法的类型化方法和衡量方法,并分别指出两种方法在适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四是提出了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应该是结合类型化方法与衡量方法的类型——衡量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模式,还包括原则适用证立的一般形式。因此,类型——衡量模式就是一种包括适用方法和论证形式的法律原则的适用模式。 第一章主要界定了何谓法律原则,这是进一步讨论的基础。首先,从语义学的角度界定了法律规范的涵义,即法律规范的概念就是法律规范语句的意义。那么,此种意义上的法律原则就是一种最佳化的诫命(optimization commands),即一种要求某事在事实上和法律上可能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被实现的规范。作为最佳化诫命的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是不同的,两者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不同的初显性特征。此外,两者是不同的理由类型,原则是一种一阶行为理由,这种理由类型是依赖于其内容的;规则是二阶理由,是一种独立于内容的理由(content-independent reason)。因此,法律原则是一种区别于规则的独立的规范类型。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法律原则适用的场域和条件。首先,区分了法律原则起作用的场域和作为裁判规范的法律原则适用的场域。法律原则起作用的场域可以覆盖整个司法过程,从“前理解”、法律发现直到个案裁判。作为裁判规范的法律原则一般适用于疑难案件之中,具体来说,一是没有规则存在的情形,则(1)没有规则,仅有原则可供适用,而且没有与之相冲突的原则存在,此时适用原则。(2)没有规则,有两个可供适用的原则,但两者之间有冲突,此时需要法官在两个原则之间进行衡量,然后决定适用哪种原则。二是有规则的情形,原则与规则相冲突,规则产生的结果严重妨碍个案正义的实现,适用原则。其次,讨论了原则适用需要满足的条件,主要从法律原则适用的可能性条件、前提性条件、限制性条件和实质性条件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类型化方法作为法律原则的适用方法。首先,法律原则的适用过程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而具体化的方法就是类型化。其次,对类型化方法的特征、类型的适用方式——类推、类型化方法在法律原则适用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第三,对法律原则如何类型化进行了讨论,法律原则的类型化主要有归纳与具体化两条途径,然而,在对法律原则进行类型化的过程中,这两种获得类型的途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印证、交互澄清的一个过程。最后,以隐私权原则为例,具体分析了法律原则是如何类型化的,并且分析了类型化方法的缺陷。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衡量方法作为法律原则的适用方法。首先,衡量方法是法律原则适用的必要方法,因为类型化方法具有滞后性以及无法解决原则之间的冲突。其次,通过对衡量方法的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的比较,分析了两种模式的利弊,从而对于何为衡量方法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第三,以作为法律原则的基本权规范为例,系统论述了衡量方法是如何适用的。 第五章主要探讨了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类型——衡量模式。首先,在对类型化方法与衡量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类型——衡量模式的在法律原则适用中的作用,其既可以弥补类型化方法的滞后性与难以解决原则之间冲突的问题,又可以解决衡量方法的确定性问题,并总结了这一模式所具有的特征。其次,讨论了这一模式是否可以在中国语境下得到适用,并以典型案件进行了验证。最后,谈论了这一方法模式在具体适用中的论证负担的一般形式。由此,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法律原则适用的方法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静涛;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雷磊;法律规范的冲突与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一娟;法律原则与内部体系的形成[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1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51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