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亲相隐”问题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泽波;《孟子》的误读——与《美德还是腐败》一文商榷[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2 丁为祥;;孔子“父子互隐”与孟子论舜三个案例的再辨析——邓晓芒《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一文简评[J];学海;2007年02期
3 王弘治;;《论语》“亲亲相隐”章重读——兼论刘清平、郭齐勇诸先生之失[J];浙江学刊;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泽波;《孟子》,是不该这样糟蹋的——《孟子》中与所谓腐败案例相关的几个文本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嘉;;关于“亲亲相隐”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3 王长坤;张波;;从“曲忠维孝”到“移孝作忠”——先秦儒家孝忠观念考[J];管子学刊;2010年01期
4 彭永海;;试论《孟子》中舜“窃负而逃”[J];湘南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杨柳;宋健;;判界与融通——儒家伦理争鸣中的两类思理[J];当代儒学;2013年01期
6 杨泽波;法律西化背景下对儒学的双重苛求——关于《孟子》中舜的两个案例能否称为腐败的再思考[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7 郭齐勇;关于“亲亲互隐”、“爱有差等”的争鸣[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8 刘清平;也谈《孟子》中与舜的腐败案例相关的几个文本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黄明理;刘小华;张秀芹;;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信仰危机及其克服[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10 徐克谦;儒家仁义的辩证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取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万光军;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发展;孔子“君子不器”说的生存论解读[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华伟;仁政尚德、非武安民:孟子救世理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凤;试论对文学文本的善意解读[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泽波;《孟子》的误读——与《美德还是腐败》一文商榷[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2 范忠信;中西法律传统中的“亲亲相隐”[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3 郭齐勇;也谈“子为父隐”与孟子论舜——兼与刘清平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2年10期
4 郭齐勇,龚建平;“德治”语境中的“亲亲相隐”——对穆南珂先生“商榷”的商榷[J];哲学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健;;从“女儿举报父亲”谈“亲亲相隐”[J];政府法制;2007年07期
2 韦宇洁;;亲亲相隐原则及其现代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3 吴波;刘晓琴;;“亲亲相隐”的再批判[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4 柳士同;;也谈“亲亲相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5期
5 孟庆湖;;论我国重新确立“亲亲相隐”制度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9期
6 蔡昱;龚刚;;“亲亲不能相隐”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亲亲相隐”于民间法的归隐[J];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7 蔡叶利;;亲亲相隐制度的借鉴——从人性化看亲亲相隐理性[J];消费导刊;2008年11期
8 刘斌;;“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9期
9 霍文娟;刘俊;;浅谈“亲亲相隐”制度及其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10 朱竞男;;踌躇与抉择——浅析“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重构的可能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曙霞;;中外古今共同选择“亲亲相隐”制度原因分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盛大林;一般案件不妨容许“亲亲相隐”[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张志强;知人论世:正确解读“亲亲相隐”文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中国人民大学 顾家宁;学理与义理:再谈“亲亲相隐”之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独立学者 邓聿文;亲亲相隐还是大义灭亲?[N];中国经营报;2014年
5 潘剑华;亲亲相隐的刑事现代化思考[N];新农村商报;2009年
6 杨涛;“亲亲相隐”不能否定主动“大义灭亲”的正当性[N];工人日报;2011年
7 杨涛;“亲亲相隐”不能否定“大义灭亲”的正当性[N];检察日报;2011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刘瑜;“亲亲相隐”是对人伦的保护[N];深圳商报;2011年
9 王俊杰;“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10 张飞;“亲亲相隐”之我见[N];各界导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佳;“亲亲相隐”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亓玉红;论“亲亲相隐”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年婕;“亲亲相隐”的法伦理思考[D];南华大学;2011年
4 杨辉;中国“亲亲相隐”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薛能;“亲亲相隐”法律制度的生命力考察[D];苏州大学;2008年
6 韩国鹏;中国“亲亲相隐”制度及其现代立法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7 钱英;论我国“亲亲相隐”制度的重构[D];安徽大学;2011年
8 李琳;先秦儒家视域下的“亲亲相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9 杨伟;刑事诉讼中亲属作证特免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学敏;“亲亲相隐”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4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5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