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下的法律激励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0-02-06 20:17
【摘要】:在法治社会,法律制度的功能不是传统的惩治犯罪,而是为行为主体提供一种激励机制,促使并引导行为主体从事法律所期待发生的行为。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有关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问题,而法律制度激励功能能否真正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其配置的激励模式是否适当。伴随激励性立法的日益增多,“激励失灵”现象也越发普遍,此类问题的出现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归咎于激励模式选择的失当。激励模式的选择受到经济、政治、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更应该契合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文化的需要。从现有的研究框架来看,“激励失灵”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学界对此问题的分析却往往忽略了法律文化方面的原因。尤其当下我们正处在法律文化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中现存的多元化的法律文化使得我们在激励模式的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从法律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法律激励模式选择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具有必要性。本文共分四部分论述该问题。第一部分,对文中出现的重点概念进行梳理,以避免因概念理解问题的差异,而对最终结论产生歧义。第二部分,从三方面阐述法律文化与法律激励模式选择间的关系,以说明法律文化对于法律激励模式选择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梳理在传统法律文化下,各法律激励模式所呈现的特点。以说明不同法律文化背景下,法律激励模式的选择应具有不同特点。第四部分,尝试分析我国当下法律文化的转型路径,进而阐述在法律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对法律激励模式选择所提出的新要求。最终得出结论:法律激励模式的选择应符合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文化的要求,进而才能充分有效地实现法律的激励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0.0
本文编号:2576983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显;;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法学;2014年04期
2 郭道晖;;法治新思维:法治中国与法治社会[J];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6期
3 胡元聪;;我国法律激励的类型化分析[J];法商研究;2013年04期
4 丰霏;;法律治理中的激励模式[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2期
5 桑本谦;;“钓鱼执法”与“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研究[J];中外法学;2011年01期
6 倪正茂;;激励法学要言[J];东方法学;2009年01期
7 乔金茹;;政府管理法还是律师权利法——对新修改《律师法》的解读[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郭惠平;卢志成;;我国优秀运动员奖励政策的实施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征汉年,章群,刘玲;法律权利化:权利本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晋藩;综论独树一帜的中华法文化[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丰霏;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艳艳;中国古代旌表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6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76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