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的由来及法的经济分析成功的原因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徐彪;;刑事侦查正当程序论——兼从效益观的角度进行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6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陈斌彬;余惠林;余绍山;;论我国刑事悬赏制度的完善——从法律经济学的规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桂生;;行政许可法的经济分析——以交易成本为视角[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向和;袁立;;法律市场中行政立法成本分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吴秀尧;;法经济学范式理论研究——兼评法律的经济分析方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曾培芳,陈伟;论公司的社会责任——基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J];法治论丛;2004年04期
4 田洪捚;张宏光;;浅论法经济学学派[J];学术交流;2009年07期
5 ;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征文启事[J];生产力研究;2010年03期
6 赵孟;;经济学视野里的法律[J];卓越理财;2006年05期
7 周林彬,黄健梅;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聚焦经济理性[J];学术研究;2004年12期
8 宋智慧;信用缺失的法经济学阐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李梦媛;;法经济学主流分析范式的反思与拓展[J];法制与社会;2008年21期
10 史晋川;董雪兵;;法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和应用研究——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立君;;法经济学发展历史概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2 陈柳钦;;法经济学的动态演化及其中国的发展[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孙圣民;;2003年度“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5 豆景俊;张建涛;;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现状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李振宇;;法经济学方法论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廖建求;;浅谈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任碧云;南云僧;;谁的贡献大——透过一个案例的解剖分析法经济学的制度设计思想[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曲振涛;;法经济学的逻辑与理论结构[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素文;李松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文献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法经济学: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与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增刚 整理;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3 陈克艰;对法律的经济分析[N];文汇报;2000年
4 孙秋枫;法经济学:用经济的方法分析法律活动[N];检察日报;2004年
5 魏建;使法律分析更为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6 黄立君;我国法经济学研究现状述评[N];光明日报;2006年
7 赵孟(编辑);经济学视野里的法律[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林U,
本文编号:2586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8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