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唐律》的法理学考辨

发布时间:2020-06-28 03:49
【摘要】: 当前,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项摆在中国法律人面前的历史任务。这对于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唐律进行法理学的考辨,可以以此作为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点,在突破目前研究困境的指向下,进而重新确立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态度、基本语境、基本方法。唐律由于其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也就先天地具有了作为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基点的条件。 《唐律疏议》是我国古代法律发展史中一部伟大的法典,在立法思想、立法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即使与同时代的其他法律文明的法典相比也有其“卓尔不群”的特色。然而唐律尽管是我国古代法典的集大成者,但其辉煌的背后其实隐藏了整个文明的缺陷。也最终导致了中华法律文明在面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入侵时最终落败。 “一准乎礼”作为唐律的精神,其渊源是我国古代先民运用聪明智慧创制的“礼”,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礼”不断地被丰富和发展,至唐朝时,作为整个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的条件也已经具备。从社会实效上来说,唐律“一准乎礼”的精神,使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最终使实然世界与应然世界的距离被弥合。虽然这种道德和法律的相互渗透,使其内部有着某种缺陷,然而却避免了现代西方社会所存在的法律与道德的紧张关系。 在具体法律制度上,唐律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它创制了先进的“化外人”制度。这种制度即使以现代国际私法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先进的,但现代学者却往往陷入某种时代错觉,对其产生了种种误读。唐律的法律解释制度则是对中国古代法律解释传统的传承和升华。对于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唐律实际上开启了后世儒、释、道思想合流的先河。 当代对于唐律的研究业已陷入了一种困境。一方面,由于研究者态度的问题,唐律始终作为一种落后文明的产物,使之研究意义渐趋于虚无;另一方面,由于研究者的方法问题,唐律的研究领域仅限于概括性的介绍和对具体制度的解构与分析,又使之研究内容缺乏新意。因此,就唐律研究本身而言,亟待突破目前的困境,而最为根本的就是改变以往的研究方法和对研究对象的态度问题,既要超越在西方法律语境下,对法律概念、法律体系的束缚,又要将研究的视线回归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身。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9.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骞,林进文;唤起法律文化历史的记忆——从法律文化角度解读《唐律疏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李昕;中华法系的封闭性及其成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3 梁治平;;“礼法”还是“法律”?[J];读书;1986年09期

4 徐忠明;从类型角度谈中国法律史的叙述模式[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5 何勤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法著作——《唐明律合编》评析[J];法学评论;1999年04期

6 霍存福;论《唐律》“义疏”的法律功能[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4期

7 苏钦;唐明律“化外人”条辨析——兼论中国古代各民族法律文化的冲突和融合[J];法学研究;1996年05期

8 钱大群;唐律立法量化技术运用初探[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高绍先;《唐律疏说》与中国古代法文化[J];现代法学;1997年02期

10 沈寿文;;《唐律疏议》“化外人”辨析[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732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32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