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清末变法中国情派的理论主张

发布时间:2020-07-02 08:43
【摘要】:中国近代的法制改革可以说是完全“西化”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清末变法中主张尊重传统,审慎地对待西方文化,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国情派”便是其中主要的力量。主张变法中更多保留传统的国情派,与主张更多地学习西方的反国情派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执,双方的交锋伴随清末法制变革的始终。国情派坚持变法应在维护伦理纲常的前提下进行,应考虑风俗民情,变法的进程应因时渐进,温和改革;而反国情派认为变法应以西方法理为准绳,倡导国家主义。本文通过分析礼法之争,国情派代表人物生平来研究国情派的理论主张,分析国情派思想的时代局限性,更探析其思想中的可取之处。当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构建完成,但是司法实践与法律文本有很多脱节之处。实际上,现代化唯有立足于本民族的社会与文化,才不至于失去自我,法律移植并非简单的生搬硬套,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末变法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国情派的主张有着非常的价值,值得重新审视和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凤莲;;清末礼法之争的焦点再探[J];江海学刊;2018年04期

2 艾永明;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J];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3 李平;;先秦礼法之争新诠——以情景中的儒家学说演化为线索[J];清华法学;2016年04期

4 但小红;;劳乃宣与清朝末年的礼法之争[J];兰台世界;2014年13期

5 吴志辉;;清末“礼法之争”的评价与启示[J];人民论坛;2013年26期

6 孟祥沛;东亚近代法制史上的两次大论争——清末“礼法之争”与日本“法典论争”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7 李晓明;清末礼法之争及其法哲学解析[J];河北法学;2001年04期

8 徐凤霞;小议唐代的礼法之争[J];华夏文化;2003年02期

9 李晓明;先秦礼法之争及其法哲学解析[J];当代法学;2001年09期

10 王姝苏;顾盈颖;;清末礼法之争[J];检察风云;201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仁善;;尚未破解的“礼法之争”之谜——简论百年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两难[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肖明明;清末“礼法之争”与法律文化认同[N];人民法院报;2018年

2 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检察院 徐清;温和的审视者:礼法之争中的赫善心[N];人民法院报;2018年

3 清华大学法学院 陈寒非;礼法之争关系现代中国路径走向[N];检察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显莹;清末变法中国情派的理论主张[D];烟台大学;2018年

2 向达;从文化的角度看清末礼法之争[D];湘潭大学;2004年

3 张晓敏;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D];山东大学;2006年

4 巫鹏飞;清末民初和奸罪的发展及其原因[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5 张新慧;清末礼教派思想述评[D];山东大学;2008年

6 陈娟;礼法之争与礼法两派不同选择原因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7 洪浩;论清末礼法之争[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丹露;晚清法理派思想中的儒学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徐曼曼;论张之洞“中体西用”的变法观[D];吉林大学;2017年

10 包亚娟;沈家本“会通中西”的法律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7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37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2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