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幸存的诉讼—判决结果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1 14:53
【摘要】:中国的法治建设,在以法院审判为核心的司法实践方面,并不容乐观。同时,关于司法实践问题的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在方法和范围上也有所局限。再者,学术研究上的局限性,又导致公众乃至学界的司法认知囿于价值判断。如果立基于系统的理论,采用实证研究判决结果的形成机制。一方面,可以作为理论参考,增进对中国司法的了解,处理司法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扩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探索更严谨的研究方法,为判决结果的理论提供中国证据;更有可能揭示客观存在的司法规律,使司法认知得以更新。从以上三个方面意义出发,落脚到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释判决结果。围绕这个大问题,本文将采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处理以下一系列问题:1.在研究司法判决的思想市场中最有竞争力的理论是什么?2.该理论在中国司法环境中的适用性如何?3.该理论的严格逻辑是什么?4.该理论是否存在于中国司法实践中?5.中国司法判决的理论特性是什么?6.对于中国司法判决的研究,该理论的方法论含义是什么?从环环相扣的6个分解问题着手,对应层层递进的6个步骤,实施具体研究:1.梳理法经济学对判决结果的研究。2.掌握中国司法判决的统计规律和宏观因素。3.建构解释判决结果的理论模型。4.基于民事判决数据检验判决结果的理论命题。5.放松理论假设,检验中国司法特殊因素的存在性。6.基于理论设计实证方法研究具体司法问题。通过这些研究,完成对中国司法判决的完整解释,或可在以下5个方面实现智识上的增值或学术上的进展:1.从当事人诉讼决策的角度,揭示判决结果的一般性影响机制。2.设计新的实证方法,利用中国民事判决的数据,证实选择假说理论。3.发现中国司法判决的特殊因素——判决标准的两重性,结合选择假说理论的一般性因素,较完整地解释了中国民事判决结果的现象。4.为避免司法诉讼中的“幸存者偏差”,基于选择假说理论,设计新的经验研究方法,对于以判决结果为对象的具体问题研究,提供了方法论起点。5.延伸当事人选择效应的理论内涵,提出正义的市场供需论和经济法律的共生演化论。一言以蔽之,本文的主旨就是,构建并验证诉讼决定判决结果的理论,探索判决结果研究的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6.2;D90-059
【图文】:

诉讼率,原告,案件,黑点


诉讼率逡逑图1-2诉讼率与原告胜诉率的关系图逡逑图1-2中的黑点表示各类案件的原告胜诉率和诉讼率的分布,其中诉讼逡逑率的定义是,立案后调解失败而继续起诉的案件比例。图1-2的最优拟合线,逡逑直观地呈现出诉讼率和原告胜诉率之间的关系。这一推论背后的逻辑是,关逡逑于判决结果的信息,决定了当事人选择和解或诉讼,因此,诉讼率体现了当逡逑事人对判决结果信息的掌握程度,这种程度越高,判决结果胜负明了,则诉逡逑讼率越低,只有结果崷于五五开(原告胜诉率50%)的纠纷才会诉讼;反之,逡逑这种程度越低,判决结果不清晰,则诉讼率越高,结果远离五五开的纠纷也逡逑会诉讼。逡逑所以,当观察到较高的原告胜诉率时,根据“选择假设”理论,合乎逻逡逑辑的揣测是

整体框架,章节,步骤,法经济学


探讨正义的演化,及其对于社会经济的深远含义。逡逑1.5.逦5研究整体框架逡逑图1-3是本文研究的整体框架,在结构上分为问题、思路和方法三部分,逡逑思路为解答问题提供详细步骤,方法为落实思路提供技术支撑。具体而言,逡逑本文主要有8个章节,除了导论和总结讨论部分,主体研究内容将分为6个逡逑步骤,分别对应6个章节。这6个步骤是:梳理法经济学对判决结果的研究,逡逑21逡逑

谱系,诉讼经济,知识图,一般性


直白而言,这个问题的前提在于,和解和诉讼的成本不一样,因此,逡逑值得仔细地预计判决的成本效益,权衡利弊,做出理性的诉讼决策。逡逑不妨先由图2-1邋—览“诉讼经济学”的知识图谱。从图2-1大概可以得到逡逑三点的认识,其一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已延续40余年,至今方兴未艾;其二是逡逑这个领域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铺垫、核心理论建构、理论的逡逑实证和应用性研究,当然,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有重叠逡逑的;其三是这个领域有两个基础性理论:“选择假说”和“不对称信息”,逡逑后续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性研究几乎都源于两大理论。下文的综述评论将依据逡逑图2-1的谱系,展示诉讼经济学领域的主要研究。逡逑25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洋洋;;试论诱惑侦查在贩毒案件侦查中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5年13期

2 段文波;;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J];中国法学;2015年02期

3 龙小宁;王俊;;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基于知识产权案例的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4年03期

4 陈默;;从“豪车之殇”谈路权的实质平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5 黄辉;;法学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国的运用[J];法学研究;2013年06期

6 杨颖;;豪车肇事案件的责任承担与保险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3年01期

7 张千帆;;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防治机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王禄生;;地位与策略:“大调解”中的人民法院[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6期

9 张旭东;;破解“同命不同价”难题的理论路径[J];现代法学;2008年06期

10 唐应茂;;一个关于判决、调解和执行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外法学;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777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77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