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韩国制造物责任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07:17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极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新型问题的产生。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一国的产品可能给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危害,且这种损害的情形与产业化出现之前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其他国家的制造物责任法,并借鉴他国有效的立法经验,以不断改进完善本国的制造物责任法。 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概括论述了制造物的概念和韩国制造物责任法。文章首先论述了制造物的概念,接着对韩国法上制造物责任的定义、制造物责任法的制定过程、制定的目的,及其与民法的关系等进行了概括性介绍。 第二章探讨了韩国法上认定的制造物的范围、制造物的缺陷等基本理论问题。首先,文章介绍了韩国制造物责任法上的制造物的定义、制造物的范围及各国对产品范围的界定。然后介绍了韩国制造物责任法上的制造物的缺陷的含义、类型等。最后比较了其他国家对制造物缺陷的立法例。 第三章重点论述了制造物责任归责原则及免责抗辩事由。首先,说明无过错责任及以无过错责任为制造物责任归责原则的韩国制造物责任法。其次,介绍了韩国法上的免责事由的意义和免责抗辩事由的类型。韩国制造物责任法上认同的抗辩事由包括开发危险抗辩、原材料及配件制造业者的抗辩、因遵守法律而发生的缺陷抗辩及不可必免的缺陷的抗辩、明确危险的理论、因被害者的归责事由的免责抗辩等其它抗辩事由。接着说明制造业者和供给业者主张抗辩事由的限制规定及各国认同的抗辩事由。然后,介绍韩国法上有关归责原则的其他规定。最后,比较各国的归责原则。 第四章重点论述韩国制造物责任法上的责任承担内容。首先,文章中重点介绍了制造物责任主体的意义以及韩国制造物责任法上的责任主体,并比较各国的立法例。除此之外,还论述了韩国制造物责任法上规定的连带责任、损害赔偿责任期间的限制、免责特约的限制等韩国法上已规定的有关责任承担的内容以及制造物责任要件的举证责任、最高责任额等韩国法上未规定的关于责任承担的内容。
【学位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D931.26;DD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俊;;试论我国产品质量法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2 冯翔;;论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二元化[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黄寅;;浅论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经济分析[J];才智;2011年22期

4 包国庆;匡茂华;;欧美国家产品责任立法分析[J];港澳经济;1995年08期

5 ;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修改后重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通知[J];中国标准导报;2000年05期

6 毕玉安;陈弓;;《产品质量法修正案》修改了什么[J];中国标准导报;2000年01期

7 储春平;;浅析《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责任的修订[J];中国标准导报;2001年03期

8 袁俊明;;《产品质量法》系列讲座之五——产品质量的行政责任[J];中国标准导报;1994年03期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J];中国标准导报;2000年05期

10 范晓宇;;商标所有人的产品责任研究——以商标功能论为中心[J];知识产权;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克泉;吉昱华;;企业品牌建设与责任保险[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江水;;略论产品质量责任的基本法律风险[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3 江平;;多视角下的环境权[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林秀丽;陈宝智;张静;;产品安全问题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热;;论产品责任冲突规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沈晖;;建筑产品责任和举证责任倒置的抗辩事由[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王毅;周晓钰;;以“果冻杀童案”为例解析产品缺陷的认定[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8 王志诚;张杰敏;;探讨现行卫生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A];首届全国卫生法规、标准效益评价技术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0年

9 张林鸿;王蜀黔;;产品责任比较研究[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10 张林鸿;王蜀黔;;产品责任比较研究[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杰;浅议我国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姜红;产品质量法护航农产品市场[N];新农村商报;2011年

3 夫达;美国的产品责任法[N];中国质量报;2000年

4 记者 王泳;尽早出台国家质量奖励条例[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任震宇;推动制定产品责任法[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6 王喜军 祖鸿鑫;入世在即 产品责任法亟待完善[N];辽宁日报;2001年

7 作者系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2004年研究生 张俊君;我国产品责任法若干问题的探讨[N];远东经贸导报;2005年

8 吴明江 单国友;网购买假向谁讨说法?[N];检察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霭君;建议审议通过《产品质量法修正案(草案)》[N];中国质量报;2000年

10 邓茜 黄玫 张强;出口欧美市场产品责任风险及对策分析[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志军;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法经济学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8年

2 王仁富;中国竞争法律体系及其协调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珠英;韩国制造物责任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冯四海;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高洁;中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沈李洁;产品责任与产品缺陷[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5 夏松;论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D];重庆大学;2007年

6 杨麟;美国产品责任法中的缺陷认定理论——兼论其对我国产品责任法的借鉴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贺洪丽;论惩罚性赔偿在我国产品责任中的适用[D];郑州大学;2007年

8 陆俊伟;我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王先顺;产品缺陷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娟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3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23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