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研究(1917-1926)
本文关键词: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研究(1917-192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清朝末年,清政府将检察制度予以引进,作为制度载体的检察机构也开始在各地设置。中华民国建立后,检察机构一度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因1914年北京政府实施裁撤全国司法机构措施而戛然而止。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建护法军政府,中国出现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此后,因与北京政府司法系统相脱离,广东的司法建设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南方政府时期,广东通过新设地方检察厅和地方分庭,检察网络覆盖全省;颁行《刑事诉讼律》,完善了检察机构处理刑事案件的职权。然而,南北分裂的政治现状下,广东所面临的司法环境并不优越,这一方面对检察官执行检察事务的动力和效率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导致检察制度未能发挥应有效果。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的运作经验,成为国民政府改变检察机构的设置方式,将其并入法院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民国早期 广东 检察机构 南方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0;K25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1
- (一)选题缘起7-8
-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8-11
- 一、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11-33
- (一)全国检察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11-15
- (二)广东检察机构设置的历史沿革15-24
- (三)南方政府时期广东的司法环境24-33
- 二、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的机构体系33-41
- (一)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的层级划分33-36
- (二)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的组织架构36-41
- 三、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处理刑事案件的程序及职权41-56
- (一)侦查与预审41-46
- (二)诉讼提出与实施46-51
- (三)判决执行51-56
- 四、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运作中的主要外部关系56-76
- (一)接受上级监督56-58
- (二)指挥案件侦查58-61
- (三)开展诉讼事务61-65
- (四)监督律师公会65-67
- (五)间接监督狱政67-70
- (六)更调机构职员70-76
- 五、民国早期广东检察官群体分析76-86
- (一)广东检察官的学历情况76-79
- (二)广东检察官的任职资格79-82
- (三)广东检察官的薪酬待遇82-86
- 结语86-88
- 参考文献88-92
- 附录92-94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94-95
- 后记9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昂;;司法独立:在理念与制度之间——评韩秀桃《司法独立与近代中国》[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杨晓雷;;规则建立过程的知识考察——以“刘涌案”事件为空间[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左卫民;;职权主义:一种谱系性的“知识考古”[J];比较法研究;2009年02期
4 王亚明;;晚清时期中国纠纷解决机理[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周海燕;庞士兵;;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司法制度改革概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6 周海燕;张庆杭;吴永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法院述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7 余龙生;李承红;;清初理学家陆陇其法律思想探析[J];沧桑;2007年04期
8 王素平;;北洋时期律师制度产生的背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9 李在全;;1914~1915年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的利益诉求与博弈[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10 王传丽;;欧洲法院的司法独立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贡献[J];当代法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5 李明键;;检察权构成的优化配置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褚宸舸;晏礼蠡;;董必武人民司法理论述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7 唐仕春;;北洋时期基层司法权配置的法规研究:审判、检察与行政[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8 赵光元;丁俊萍;;多重与流变:毛泽东早期法治观刍议[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9 张泽;徐琳;;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的法理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10 李细珠;;清末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几个问题[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肖秀娟;民国律师执业活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6 郭正怀;民国时期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嫣;中国巡回审判史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桂祥;论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雪;法院机制的中国化过程——人民法院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比较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家望;1906-1911年山东司法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建英;清末官制改革的宪政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文瑜;论“依法不予认定”[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7 刘成镇;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立法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李晶;国际法视野下的近代不平等条约效力及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安娜;表达自由与司法之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智宇;司法权异化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民国早期广东检察机构研究(1917-1926),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