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乡村社会的纠纷解决机制
发布时间:2020-10-31 08:27
近年来,随着学界对“民间法”课题的深入关注,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其中亦包括了乡村社会的解纷机制问题。对于这一课题,多数学者采取的是田野调查形式的研究,通过以当地实地考察的几个案例及其民风民俗为背景材料,总结出乡村解纷场域的模式架构。然而,在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民众对解纷途径和规范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正因为如此,本文从法社会学视角出发,以宏观领域中纠纷解决过程中的当事者、适用规范及其执行者三个要素为研究对象,对乡村社会的现实解纷状况作一系统论述,进而反思其现存的多元解纷机制的格局。 根据我国乡村甚至整个社会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点,首先概括分析了当前乡村纠纷的几大显著特点,然后将与之相对应的几种解纷诉求类型——民间非正式解纷方式和官方正式解纷方式作一个系统的概括了解,其中也有分析采取该手段的一些不妥之处。再次,就是文章的重点,即从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三个元素——当事者、适用规范及执行者出发,分析乡民们如何解决纠纷。对于前者,本文从乡村的“固守者”和“走出去”的乡土人的不同情境中的不同遭遇,反映了国家秩序与民间秩序的碰撞,阐述了两种人面对国家法时的种种无奈;对于后两者,本文是借助两个模型——文化支持型服从和第三种力量支持型服从——深入分析了解纷过程中民间规范与国家法如何在乡村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博弈,以及不同权威支持下的解纷场域,最终达致当事人的自愿服从。区别于棚赖孝雄的“合意”解纷理论模式的是,此“自愿服从”排除了合意中的某些模糊概念,更真实地再现了个体的良心、道德感情、服从的愿望和正确感。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模型在实际的解纷过程中,是一个由较少到较多的法律运作的连续体,各模式、各阶段的界限是流动的,并且每个纠纷不一定牵涉到所有过程,但是法律位阶在不断的提升。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治理中法治仍然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最终,本文提出一个乡村社会纠纷解决的基本架构:以国家诉讼为后盾,以民间调解为先锋,以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多元化解纷格局。然而,面对纠纷解决与社会治理的多元化理念和进路,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其中民间调解机制与国家司法的关系该如何定位?当纠纷进入司法过程中,法官该如何转变其司法技艺来调适纠纷对立方背景文化的冲突?应当说,对于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有很多问题要继续探讨。但由于能力及时间所限,希望本文的点滴研究能对民间法的理论探讨有更进一步的启示。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90-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乡村纠纷的特点之概说
一、乡村纠纷概论
二、乡村纠纷的效应:乡村纠纷与乡村秩序的法社会学关系考量
三、乡村纠纷的现实成因及其特点
(一) 乡村纠纷的现实直接成因
(二) 乡村纠纷的特点
第二章 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诉求类型
一、民间非正式的解纷方式
(一) 自行解决
(二) 家(宗)族权威裁决
(三) 基层纠纷调解组织
二、官方正式的解纷方式
(一) 法院调解
(二) 诉讼
第三章 乡村社会纠纷解决过程的类型化理论模式分析
一、模式一:文化支持型服从
(一) 规范的博弈
(二) 社会心理
A. 个人心理
B. 社会评价
二、模式二:第三方力量支持型服从
(一) 家族长权威
(二) 政治权威
(三) "第三领域"的权威
(四) 法庭权威
三、解纷模式的比较——以棚濑孝雄的纠纷解决类型为例
第四章 纠纷当事者在法治进程中的遭遇
一、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趋势及其法治诉求
1、"村庄共同体"虚无化
2、人际关系的理性化
3、城乡社会的趋同化
二、乡民,当事者的姿态
1、农民对法律的态度——乡土情结的固守者
2、从法律的态度看农民——走出去的乡土人
第五章 对现代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的反思
一、民间调解机制该如何定位?
1、文化层面的分析
2、价值层面的分析——与诉讼的比较
3、关于民间调解制度的定位
二、法官在依法之治与解决纠纷中的困惑与技艺转变
1、法官知识的解析
2、司法过程中法官技艺的转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63705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90-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乡村纠纷的特点之概说
一、乡村纠纷概论
二、乡村纠纷的效应:乡村纠纷与乡村秩序的法社会学关系考量
三、乡村纠纷的现实成因及其特点
(一) 乡村纠纷的现实直接成因
(二) 乡村纠纷的特点
第二章 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诉求类型
一、民间非正式的解纷方式
(一) 自行解决
(二) 家(宗)族权威裁决
(三) 基层纠纷调解组织
二、官方正式的解纷方式
(一) 法院调解
(二) 诉讼
第三章 乡村社会纠纷解决过程的类型化理论模式分析
一、模式一:文化支持型服从
(一) 规范的博弈
(二) 社会心理
A. 个人心理
B. 社会评价
二、模式二:第三方力量支持型服从
(一) 家族长权威
(二) 政治权威
(三) "第三领域"的权威
(四) 法庭权威
三、解纷模式的比较——以棚濑孝雄的纠纷解决类型为例
第四章 纠纷当事者在法治进程中的遭遇
一、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趋势及其法治诉求
1、"村庄共同体"虚无化
2、人际关系的理性化
3、城乡社会的趋同化
二、乡民,当事者的姿态
1、农民对法律的态度——乡土情结的固守者
2、从法律的态度看农民——走出去的乡土人
第五章 对现代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的反思
一、民间调解机制该如何定位?
1、文化层面的分析
2、价值层面的分析——与诉讼的比较
3、关于民间调解制度的定位
二、法官在依法之治与解决纠纷中的困惑与技艺转变
1、法官知识的解析
2、司法过程中法官技艺的转变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佳;邓春景;;农村基层矛盾化解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2年12期
2 陈涛;;重构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以江苏省D村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兴谊;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亚亚;乡村纠纷化解过程中多元权威的运作逻辑[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晓茹;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海兵;论民事习惯与制定法的冲突与调适[D];湘潭大学;2009年
5 杨昆;试析锦屏县山林权属纠纷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其解决机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3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6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