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理实并重制”法律教育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1-01-03 18:41
  民国时期法律教育长期存在的教师宣读讲义式讲授方法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劣统,在国家层面无法适应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时代要求,在司法实践层面与六法全书体系制定实施后对高超的司法实践智慧和技巧的要求不相符合,是孙晓楼"理实并重制"法律教育理念产生的深厚历史背景。该理念具有深刻系统的内涵:宣读讲义式的教授方法脱离中国理论和实际是现实缘起,理论学科和实验学科相配合是内在进路,问题讨论、例案研究、法院实习、法律救助社实习四种改进方法是关键之举。该理念克服了法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等诸多弊病,具有多方面的历史进步性,并为当前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三个方面的经验启示:在理论教学层面,要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机结合的中国特色法治理论体系;在校内实践教学层面,要促进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有机融通配合;在校外实践教学层面,要建立严格规范多元的校外实践教学制度。 

【文章来源】:江海学刊. 2020年05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理实并重制”法律教育理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理实并重制”法律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宣读讲义式的教授方法脱离中国理论和实际:“理实并重制”的现实缘起
    (二)理论学科和实验学科相配合:“理实并重制”的内在进路
    (三)问题讨论、例案研究、法院实习、法律救助社实习:“理实并重制”的关键之举
“理实并重制”之于当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价值
    (一)围绕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构建中国特色法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二)围绕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推进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有机融通配合
    (三)围绕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建立严格规范多元的校外实践教学制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J]. 刘同君.  法学. 2019(10)
[2]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J]. 黄进.  中国大学教学. 2019(06)
[3]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解读[J]. 何志鹏.  中国大学教学. 2019(06)
[4]1978-2018:走向实践的中国法理学[J]. 付子堂,王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5]供给侧改革下法学本科核心课程的结构调整[J]. 刘剑文.  政法论丛. 2017(03)
[6]大数据时代教学新模式:知识传授与内化互补融合[J]. 邹娟娟.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4)
[7]寻求法律与社会的平衡——论民国时期亲属法、继承法对家族制度的变革[J]. 张仁善.  中国法学. 2009(03)
[8]中国近代法政杂志的兴盛与宏旨[J]. 程燎原.  政法论坛. 2006(04)
[9]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下)——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J]. 邓正来.  政法论坛. 2005(03)



本文编号:29552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9552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