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驳案汇编》为视角对清代新例生成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5-06 13:45
《驳案汇编》是研究清代法律史极为重要的案例汇编集之一,其中记载了乾嘉年间近四百个案例,每个案例先将地方督抚上呈之原案案情叙说于前,再将内外衙门原奏各项呈现于后,所以可以从中清晰地阅读到一个案件因为何种原因被驳正,其中是否有相关的律例进行了修改,修改了何处,为何要进行修改。案情原委一目了然,律例变化清晰浮现。清代的例有很多种类,主要可以分为:条例、事例、则例。其中条例主要指刑事法律方面的规范,通常与律合编,形式上被编纂附于律后。由于所用案例资料《驳案汇编》中的案件几乎都是刑事类别的案件,所以后续根据这些案件所制定的例,也大都作为条例被编于律文之后。例在清代是一种于司法裁决中被广泛引用的存在,由律本身的稳定性所决定,无法经常性的修订,而例的灵活性恰好弥补了律的这一缺憾。正如《驳案新编》序中有言:“律一成而不易,例因时以制宜,谳狱之道,尽斯于二者而已。”通过个案的裁断而生成新的例,是清例的重要来源之一。《驳案汇编》中就有一些涉及到新例生成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归纳总结,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清代新例生成进行深入考察。其中新例生成的程序,最初是在地方上有一些不确定应该如何裁断的疑案重案,这些案件...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清例与《驳案汇编》概述
(一) 清例的来源与种类
(二) 《驳案汇编》的特色
二、新例生成之程序设置
(一) 地方上疏请示
(二) 刑部细研核拟
(三) 皇帝下旨决定
三、新例生成之立法技术运用
(一) 从犯罪主体切入
(二) 从引断裁决切入
四、新例生成之立法理念追求
(一) 稳定社会,长治久安
(二) 情法允协,中庸之道
(三) 明刑弼教,以儆凶残
(四) 惩罚为主,兼有教育
(五) 慎重伦常,维持风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因案生例:从《驳案汇编》看清代条例的生成[J]. 孙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例与清代的法源体系[J]. 吕丽. 当代法学. 2011(06)
[3]清代法律渊源考[J]. 何勤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2)
[4]论《大清律例》“以例辅律”的体例原则[J]. 吕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04)
[5]明清例辨析[J]. 王侃,吕丽. 法学研究. 1998(02)
硕士论文
[1]论清代乾隆朝刑部驳案[D]. 张田田.吉林大学 2011
[2]清代条例研究[D]. 谢天.安徽大学 2007
[3]试论条例在明清法律中的角色[D]. 刘稚清.中国政法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72024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清例与《驳案汇编》概述
(一) 清例的来源与种类
(二) 《驳案汇编》的特色
二、新例生成之程序设置
(一) 地方上疏请示
(二) 刑部细研核拟
(三) 皇帝下旨决定
三、新例生成之立法技术运用
(一) 从犯罪主体切入
(二) 从引断裁决切入
四、新例生成之立法理念追求
(一) 稳定社会,长治久安
(二) 情法允协,中庸之道
(三) 明刑弼教,以儆凶残
(四) 惩罚为主,兼有教育
(五) 慎重伦常,维持风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因案生例:从《驳案汇编》看清代条例的生成[J]. 孙斌.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2]例与清代的法源体系[J]. 吕丽. 当代法学. 2011(06)
[3]清代法律渊源考[J]. 何勤华. 中国社会科学. 2001(02)
[4]论《大清律例》“以例辅律”的体例原则[J]. 吕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04)
[5]明清例辨析[J]. 王侃,吕丽. 法学研究. 1998(02)
硕士论文
[1]论清代乾隆朝刑部驳案[D]. 张田田.吉林大学 2011
[2]清代条例研究[D]. 谢天.安徽大学 2007
[3]试论条例在明清法律中的角色[D]. 刘稚清.中国政法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72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17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