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与行为法经济学:聚焦理性最大化假设
发布时间:2021-05-24 18:55
法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来解决法律领域中的各种争议和问题,把社会行为抽象成简洁的数学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体现了经济分析直观简洁的特质,也体现了法律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的价值维度。对法律实际上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面对法律是什么反应、法律为什么是这样、法律应该是什么样才能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等问题,法经济学都都作了一一解答。法经济学从提出到现在的逐渐体系化不过短短数十年,却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并为世人所承认,自有其独到的地方。为了实现模型化的分析研究,法经济学以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认为人是其利益最大化者,即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满足自身物质需求而进行的,其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个体抽象为具备基本的效用计算能力的完全自利者。以理性最大化为基础,法经济学研究直接指向个人效用最大化目标,以此为基础达到社会财富最大化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法经济学一切理论都围绕着理性假设和效用最大化而展开。理性假设下效用最大化基础来源于功利主义对效用的衡量和测度。功利主义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指引下进行的,相应地快乐和痛苦构成了效用的两个相对方面,即正...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法经济学的理性效用最大化进路
(一) 效用最大化原则
1. 效用最大化原则的理性基础
2. 效用的物质衡量基础
3. 效用最大化的成本、收益分析工具
(二) 效用最大化的交易成本分析工具
1. 理性假设下的供求关系
2. 交易成本理论
3. 垄断的形成机制和后果
4. 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管制
5. 外部性及解决机制
(三) 产权激励及制度安排的最大化目标
1. 产权理论
2. 产权制度的最大化目标
二、行为法经济学与法经济学理性最大化假设基础的碰撞
(一) 有限理性
(二) 有限意志力
(三) 有限自利
三、行为法经济学对理性效用最大化假设的修正
(一) 偏好理论
1. 禀赋效应对效用评价的影响
2. 现状偏见导致判断失实
3. 损失规避对正确决策的影响
(二) 认知偏差下的非理性
1. 后见偏见产生的错误预测
2. 从过于自信说偏差
3. 固执己见下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三) 公平和互惠行为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
1.公平发生机制的效用测度
2.互惠——自然选择结果下的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著作权法之激励理论研究——以经济学、社会福利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为视角[J]. 冯晓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06)
[2]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 叶航. 经济学家. 2005(03)
[3]经济分析法学的几个基本概念阐释[J]. 钱弘道.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4]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聚焦经济理性[J]. 周林彬,黄健梅. 学术研究. 2004(12)
[5]论经济学理念在法律推理中之局限性——以波斯纳的经济分析方法为例[J]. 林立.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5)
[6]法律的经济分析工具[J]. 钱弘道. 法学研究. 2004(04)
[7]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J]. 何大安.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4)
硕士论文
[1]从制度法律经济学到经济分析法学[D]. 黄星永.湘潭大学 2005
[2]论波斯纳的效用最大化观[D]. 廖明.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4688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法经济学的理性效用最大化进路
(一) 效用最大化原则
1. 效用最大化原则的理性基础
2. 效用的物质衡量基础
3. 效用最大化的成本、收益分析工具
(二) 效用最大化的交易成本分析工具
1. 理性假设下的供求关系
2. 交易成本理论
3. 垄断的形成机制和后果
4. 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管制
5. 外部性及解决机制
(三) 产权激励及制度安排的最大化目标
1. 产权理论
2. 产权制度的最大化目标
二、行为法经济学与法经济学理性最大化假设基础的碰撞
(一) 有限理性
(二) 有限意志力
(三) 有限自利
三、行为法经济学对理性效用最大化假设的修正
(一) 偏好理论
1. 禀赋效应对效用评价的影响
2. 现状偏见导致判断失实
3. 损失规避对正确决策的影响
(二) 认知偏差下的非理性
1. 后见偏见产生的错误预测
2. 从过于自信说偏差
3. 固执己见下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三) 公平和互惠行为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
1.公平发生机制的效用测度
2.互惠——自然选择结果下的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著作权法之激励理论研究——以经济学、社会福利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为视角[J]. 冯晓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6(06)
[2]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 叶航. 经济学家. 2005(03)
[3]经济分析法学的几个基本概念阐释[J]. 钱弘道.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4]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聚焦经济理性[J]. 周林彬,黄健梅. 学术研究. 2004(12)
[5]论经济学理念在法律推理中之局限性——以波斯纳的经济分析方法为例[J]. 林立.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5)
[6]法律的经济分析工具[J]. 钱弘道. 法学研究. 2004(04)
[7]行为经济人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J]. 何大安.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4)
硕士论文
[1]从制度法律经济学到经济分析法学[D]. 黄星永.湘潭大学 2005
[2]论波斯纳的效用最大化观[D]. 廖明.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04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0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