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判例法制度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1-06-01 20:01
判例法作为一种与成文法相对而存在的法律渊源,反映了经由英国、美国为典型的普通法系以“遵循先例”原则为核心内容而充分发展的独特制度。近二十年来,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引起了我国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共同关注。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法理学、法学方法论、法制史学和哲学、政治学的有关理论,首先介绍了判例法制度以遵循先例原则为核心内容的运作机制;其次从遵循先例原则的制度价值、哲学基础、法官造法的政治合法性与必要性、中国的现实需求等角度论证了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合理性;进而分析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可行性;最后讨论了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相关难题,并对之进行解答。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判例法制度的运作机制——遵循先例原则
第一节 遵循先例原则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时期
二、逐步发展时期
三、鼎盛时期
四、定型时期
第二节 遵循先例原则的内容
一、先例的创制——寻求正当的个案裁判
二、判例汇编
三、先例的适用
第二章 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合理性论
第一节 遵循先例原则的制度价值
一、实现司法公正
二、提高司法效率
三、增加法律的确定性
四、协调法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第二节 经验主义哲学与“生法于例”
一、经验主义哲学
二、法生于例
第三节 法官造法
一、法官造法的政治合法性
二、法官造法的必要性
第四节 中国的现实需求
一、为立法积累经验
二、为统一司法提供标准
三、提高法官素质
四、贯彻法院司法独立的需要
五、解决国际法律冲突的需要
第三章 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世界两大法系融合之趋向
一、英美法系“法典化”倾向
二、大陆法系法典体系的“松解”
第二节 可供继承的判例法传统
一、判例法的鼎盛时期
二、从判例法向成文法过渡时期
三、判例法与成文法有机结合时期
四、近代判例法制度的复兴
第三节 建构判例法制度的当代探索
一、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实践
二、地方法院的探索实践
第四章 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难题及求解
第一节 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难题
一、判例法制度的局限性
二、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障碍
第二节 求解中国判例法制度
一、明确判例法的效力层次
二、明确判例法的创制主体
三、规范判例法的创制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设立判例法是健全法律机制的重要措施[J]. 孔小红. 现代法学. 1988(02)
本文编号:3210057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判例法制度的运作机制——遵循先例原则
第一节 遵循先例原则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时期
二、逐步发展时期
三、鼎盛时期
四、定型时期
第二节 遵循先例原则的内容
一、先例的创制——寻求正当的个案裁判
二、判例汇编
三、先例的适用
第二章 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合理性论
第一节 遵循先例原则的制度价值
一、实现司法公正
二、提高司法效率
三、增加法律的确定性
四、协调法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第二节 经验主义哲学与“生法于例”
一、经验主义哲学
二、法生于例
第三节 法官造法
一、法官造法的政治合法性
二、法官造法的必要性
第四节 中国的现实需求
一、为立法积累经验
二、为统一司法提供标准
三、提高法官素质
四、贯彻法院司法独立的需要
五、解决国际法律冲突的需要
第三章 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世界两大法系融合之趋向
一、英美法系“法典化”倾向
二、大陆法系法典体系的“松解”
第二节 可供继承的判例法传统
一、判例法的鼎盛时期
二、从判例法向成文法过渡时期
三、判例法与成文法有机结合时期
四、近代判例法制度的复兴
第三节 建构判例法制度的当代探索
一、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实践
二、地方法院的探索实践
第四章 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难题及求解
第一节 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难题
一、判例法制度的局限性
二、中国建构判例法制度的障碍
第二节 求解中国判例法制度
一、明确判例法的效力层次
二、明确判例法的创制主体
三、规范判例法的创制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设立判例法是健全法律机制的重要措施[J]. 孔小红. 现代法学. 1988(02)
本文编号:3210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1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