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06:05
本文系统分析论证了安乐死能否权利化以及如何权利化的问题。本文在对安乐死给予清晰限定的基础上,给出了安乐死在死亡谱系中的坐标。通过对国外及中国安乐死观念和实践的考察,分析了安乐死问题在现下凸显的缘由并对现存关于安乐死赞成和反对的主要论证予以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出应存在支撑安乐死的权利。本文对现有关于安乐死权利基础的观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发现现有的权利论证均有缺憾,文章认为一个新兴权利——安乐死权凸显出来。继而本文完成了对安乐死权作为应有权利的正当性、其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演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安乐死权属于具体人格权性质的系统论述。最后本文对安乐死权的实现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一)
(二)
(三)
第一章 死亡谱系中的安乐死
一、关于死亡
(一) 死亡的标准
(二) 死亡的过程
(三) 死亡的方式
二、安乐死的限定
(一) 关于安乐死概念和分类的现有讨论
(二) 本文所讨论的安乐死
三、安乐死在死亡中的坐标
第二章 孕育安乐死权的观念与实践
一、境外安乐死的观念和实践
二、中国安乐死的观念和实践
三、中国境遇中的安乐死问题
(一) 安乐死在现下凸显的缘由
(二) 安乐死赞成和反对的论证
第三章 安乐死权利基础的讨论
一、从死亡权看安乐死的权利基础
二、从人性尊严看安乐死的权利基础
三、从生命权看安乐死的权利基础
第四章 安乐死权的证成
一、安乐死权的正当性
(一) 基于伦理的正当性论证
(二) 基于文化场的正当性论证
二、安乐死权: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
(一) 演进的必要性
(二) 演进的可能性
三、安乐死权的性质
第五章 安乐死权的实现
一、安乐死权的设定
(一) 权利设定的原则
(二) 权利设定的边界
二、安乐死权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 安乐死权的主体
(二) 安乐死权的客体
(三) 安乐死权的内容
三、安乐死权的立法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乐死合法化的实现条件[J]. 张晓华. 中国卫生法制. 2007(02)
[2]“安乐死”的合法性分析[J]. 公文卿.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中外安乐死赞同论差异分析[J]. 唐代虎,郑国玉.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4]安乐死的宪法学思考[J]. 王锴.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6(02)
[5]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的基础与立法构想[J]. 李友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6]安乐死与我国现行法律冲突的探析[J]. 王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04)
[7]安乐死的法律性质和权利主体[J]. 朱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8]生命伦理之争的文化视角——以安乐死和人工流产为例[J]. 程新宇.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3)
[9]论我国人格权的立法模式[J]. 李永军. 当代法学. 2005(06)
[10]对中国安乐死立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 徐魏. 医学与社会. 2005(12)
博士论文
[1]中国公民养老权论[D]. 刘灵芝.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安乐死”问题的法理学思考——从死亡权角度的考察[D]. 李卓.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13765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一)
(二)
(三)
第一章 死亡谱系中的安乐死
一、关于死亡
(一) 死亡的标准
(二) 死亡的过程
(三) 死亡的方式
二、安乐死的限定
(一) 关于安乐死概念和分类的现有讨论
(二) 本文所讨论的安乐死
三、安乐死在死亡中的坐标
第二章 孕育安乐死权的观念与实践
一、境外安乐死的观念和实践
二、中国安乐死的观念和实践
三、中国境遇中的安乐死问题
(一) 安乐死在现下凸显的缘由
(二) 安乐死赞成和反对的论证
第三章 安乐死权利基础的讨论
一、从死亡权看安乐死的权利基础
二、从人性尊严看安乐死的权利基础
三、从生命权看安乐死的权利基础
第四章 安乐死权的证成
一、安乐死权的正当性
(一) 基于伦理的正当性论证
(二) 基于文化场的正当性论证
二、安乐死权: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
(一) 演进的必要性
(二) 演进的可能性
三、安乐死权的性质
第五章 安乐死权的实现
一、安乐死权的设定
(一) 权利设定的原则
(二) 权利设定的边界
二、安乐死权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 安乐死权的主体
(二) 安乐死权的客体
(三) 安乐死权的内容
三、安乐死权的立法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乐死合法化的实现条件[J]. 张晓华. 中国卫生法制. 2007(02)
[2]“安乐死”的合法性分析[J]. 公文卿.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3]中外安乐死赞同论差异分析[J]. 唐代虎,郑国玉.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4]安乐死的宪法学思考[J]. 王锴.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6(02)
[5]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的基础与立法构想[J]. 李友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6]安乐死与我国现行法律冲突的探析[J]. 王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04)
[7]安乐死的法律性质和权利主体[J]. 朱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8]生命伦理之争的文化视角——以安乐死和人工流产为例[J]. 程新宇.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3)
[9]论我国人格权的立法模式[J]. 李永军. 当代法学. 2005(06)
[10]对中国安乐死立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 徐魏. 医学与社会. 2005(12)
博士论文
[1]中国公民养老权论[D]. 刘灵芝.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安乐死”问题的法理学思考——从死亡权角度的考察[D]. 李卓.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13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1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