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美国最高法院政治化之辨—党派分野、意见分歧与参议院对大法官提名确认投票的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4 11:10

  本文关键词:美国最高法院政治化之辨—党派分野、意见分歧与参议院对大法官提名确认投票的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讨论的是美国最高法院政治化问题。在媒体、普通公众和一些学者的研究中盛行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最高法院近年来受党派意识形态影响严重,认为这有损于最高法院的独立和公正。这种观点主要来自对两个现象的观察:一、在遴选、提名、确认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时,党派意识形态因素往往会成为一项重要指标,总统倾向于提名与自己政治观点相近的大法官,而参议院议员在确认投票中投出的赞成或反对票,也和候选人的政治意识形态紧密相关。二、最高法院大法官在一些焦点案件的判决中,常常依照政治意识形态上的“保守”或“自由”产生5:4票的分歧。 本论文试图反驳这一观点。首先通过几次大法官提名、参议院确认投票情况的分析,来探讨政治/党派因素对最高法院人员选任的影响。选取“任职资格”、“意识形态”、“党派归属”、“候选人性别/族裔”等作为变量,考察这些因子与参议员投票数之间的相关性。 其次,分析近年来大法官的一致判决、5:4分歧判决。第一,通过统计数据说明,总体来看,在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中争议性判决并不占多数,在多数问题上大法官意见一致、党派分野并不明显。 本文结论是,美国最高法院的政治化并没有一般主流观点所宣称的那样严重。一、在过去将近30年间,大法官人选的提名、确认始终是“任职资格”与“意识形态”并举,并未有显著变化。虽然政治因素在任命和确认大法官的过程中是重要的,但候选人任职资格也并未因此就遭到忽视;二、大法官在多数案件中意见一致,争议性判决、尤其是以党派意识形态为判决意见分野的案件并不占多数;三、影响法官判决的因素是多样的,仅从态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法官判决是片面的。大法官的投票不一定是受政治意识形态驱动,更不能说大法官的判决意见是为了实现政治目的。过去的研究较多关注分歧性判决,而忽视一致性判决。本文的贡献在于,指出对美国最高法院的认识误区,试图用更为全面而平衡的视角来重新观察最高法院的政治化问题。
【关键词】:美国最高法院 党派政治 态度模型 一致投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71.2;DD916.2;D771.2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内容摘要7-8
  • Abstract8-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9
  • 1.1 Backgrounds11-13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Arguments13-15
  • 1.3 Significance and Contribution of the Research15-16
  • 1.4 Methodologies and Oranization16-19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9-28
  • 2.1 The Studies of "Political Court"19-20
  • 2.2 The Studies of Senate Confirmation Vote on Supreme Court Justices Candidates20-22
  • 2.3 The Studies of Supreme Court Unanimity22-23
  • 2.4 Two Theories of Judicial Behavior23-28
  • 2.4.1 The Ideal of Absolute Judiciary Independency:The Legal Model24-25
  • 2.4.2 The Empirical Study of Judicial Politics:The Attitudinal Approach25-28
  • Chapter 3 The Senate Confirmation Vote and Supreme Court Justices28-40
  • 3.1 Ideology, Qualification and Beyond:The Senate Voting on Obama's Supreme CourtNominees28-32
  • 3.2 A New Transformation?The Conventional Model Retested32-36
  • 3.3 Possible Explanations beyond the Attitudinal Model36-40
  • Chapter 4 Unanimous and Five-four Decisions40-51
  • 4.1 Vote Split and the "Divided Court":An Inaccurate Impression40-43
  • 4.2 Ideological Split among 5-4 Decisions43-51
  • Chapter 5 Conclusion51-54
  • 5.1 Summary51-52
  • 5.2 Limitation and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52-54
  • Works Cited54-60
  • Appendixes60-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克锦;美国最高法院之争[J];南风窗;2005年15期

2 袁传旭;;美国最高法院为什么推翻禁枪令[J];书屋;2010年09期

3 许列民;论美国最高法院对宪法“自由信奉条款”的司法解释[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东来;司法审查:美国最高法院的撒手锏[J];读书;2001年02期

5 孔娟;上诉请求的历程——美国最高法院审理上诉案件的过程[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任东来;美国最高法院刍议[J];美国研究;2002年02期

7 孙娟,朱郁郁;海外简讯[J];国外城市规划;2005年05期

8 任东来;;《在宪政的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的前言后语[J];书屋;2006年06期

9 钱锦宇;;美国最高法院在行动[J];博览群书;2006年12期

10 任东来;;司法权力的限度——以美国最高法院与妇女堕胎权争议为中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炳烁;;美国最高法院的能动主义司法哲学:一个规范性分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混合的法律文化[C];2007年

2 莫修;;Festo公司诉SKK有限公司案——美国最高法院关于等同侵权的最新判例[A];专利法研究(2002)[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佩娟;美国最高法院强烈批评美国现行专利授权标准[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杜涵;参观者眼中的美国最高法院[N];法制日报;2013年

3 记者 林小春 任海军;美国最高法院再审基因专利案[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4 何帆;通向美国最高法院的“小册子”[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5 温宪;美国最高法院也呈政治极化[N];人民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程 勇 本报通讯员 江 讯 胡映球;从大别山到华盛顿[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政府不得禁止或限制竞选献金[N];光明日报;2010年

8 ;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加勒比海度假被抢[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9 李立娟;体育博彩合法化案诉至美国最高法院[N];法制日报;2014年

10 龚刃韧;美国最高法院的另一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炳烁;司法制度的政治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进;美国最高法院风格与影响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顾寅跃;1937年“宪法革命”与美国最高法院的转变[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胡艳婷;美国最高法院涉外案件判决对外交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4 李思园;美国最高法院政治化之辨—党派分野、意见分歧与参议院对大法官提名确认投票的再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最高法院政治化之辨—党派分野、意见分歧与参议院对大法官提名确认投票的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4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